美国加关税后,大家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于美国民众而言,最直观的感受来自生活

前路漫漫远兮 2025-04-13 05:04:12

美国加关税后,大家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于美国民众而言,最直观的感受来自生活成本的大幅攀升。美国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从日常餐桌上30%依赖墨西哥进口的蔬菜、水果,到每年价值59亿美元从墨西哥进口的酒精饮料,再到作为世界最大咖啡进口国所依赖的进口咖啡,在关税上调后,价格涨幅均超过10% 。啤酒价格上涨,“咖啡荒”来袭,民众的饮食成本负担愈发沉重。能源与交通领域同样未能幸免,加拿大作为美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关税致使油价每加仑上涨0.5 - 1美元,通勤成本直线上升;从墨西哥进口占市场总量40%的汽车零部件,让新车价格上涨约15%,二手车市场也随之升温,依赖汽车出行的民众在加油和购车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就连建筑木材、家用电器等商品,也因进口成本增加,推高了房价和装修费用,许多家庭不得不搁置装修计划。 就业市场也因关税政策陷入困境。依赖出口的纺织、低端电子等行业订单减少,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选择裁员或转移产业链至东南亚,约200万蓝领工人面临失业风险。美国农民更是深受其害,中国等贸易伙伴的反制关税,使他们失去了大量市场份额,大豆等农产品出口受阻,收入锐减,据统计,2018年以来美国农业损失超百亿美元,许多小农场主甚至面临破产危机。 美国普通家庭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显著改变。耶鲁大学研究显示,普通家庭年支出增加2600美元,30%的民众被迫转向折扣店和二手平台。中产阶级家庭大幅削减非必需消费,旅游、奢侈品支出同比下降22%。原本计划出国旅游放松身心的家庭,无奈取消行程;喜爱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也开始克制消费欲望,转而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就连民众辛苦积攒的401(k)养老金账户,也因股市波动缩水,约7000万参与者中,60%的退休者不得不延迟消费计划,财务安全感大幅降低。 而在美国加征关税后,中国民众的生活也受到了多维度的影响。在物价方面,中国出口商品成本显著增加,直接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因关税壁垒,企业利润压缩,部分成本分摊至国内消费者,导致相关商品在国内市场价格上涨。例如2019年关税升级后,国内部分家电品牌因出口受阻、产能回流,叠加原材料成本上涨,终端售价平均上涨5%-10% 。同时,许多依赖从美国进口芯片、精密仪器、农产品等中间产品或原材料的企业,进口成本上升,进而传导至下游消费品,像汽车产业,美国产零部件关税增加推高整车制造成本,部分合资品牌车型售价小幅上涨,国产替代零部件价格也出现短期波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2020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衣着”“家用器具”等类别涨幅较此前五年均值高出1.2个百分点,部分进口依赖度高的商品,如婴幼儿奶粉、化妆品,价格涨幅更为明显。 面对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策略也有所调整。在手机、家电、日用品等领域,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大幅提升,华为、小米、格力、大疆等品牌备受青睐。2023年国产护肤品市场占有率突破50%,超越欧美日韩品牌总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进口化妆品关税叠加疫情物流成本,促使消费者转向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品牌。对于奢侈品、高端进口服饰、海外旅游等弹性消费,消费者更加谨慎。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奢侈品进口额增速较2017年下降15个百分点,同期国内免税店及跨境电商促销活动中,消费者更倾向于在折扣季集中采购。线上消费与性价比导向愈发明显,拼多多、抖音电商等平台的低价策略吸引大量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平替”“国潮”成为消费关键词。2024年艾瑞咨询报告指出,60%的消费者表示会优先选择“价格合理且质量可靠”的国产商品,而非盲目追求进口品牌。 美国加征关税这一行为,本是出于所谓的贸易保护目的,却在实际中让两国乃至全球经济都陷入震荡,普通民众的生活也被搅乱。它警示着人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终究是行不通的,唯有合作共赢、遵循市场规律,才能实现经济的稳定与繁荣,保障民众的生活福祉。

0 阅读:7
前路漫漫远兮

前路漫漫远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