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7岁的梁从诫被发配去江西劳动,他的妻子周如枚立马选择离婚,还把儿子

哈斯说科技 2025-04-13 09:38:26

1969年,37岁的梁从诫被发配去江西劳动,他的妻子周如枚立马选择离婚,还把儿子的名字给改了,随后不久就再婚了。12年后,大家看到周如枚的结局,都不禁感叹:薄情的人,最终下场也不怎么样! 一、书香世家结良缘 1932年,北京的文化氛围浓厚,梁家迎来了一个男婴的降生,他就是梁从诫。 父亲梁思成,是建筑界的翘楚;母亲林徽因,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生。梁家看似书香门第,文化底蕴深厚。 梁从诫这个名字,真的是承载了父亲满满的期盼。从诫这两个字,是希望他能够继承建筑这项伟大的事业,名字里还闪烁着宋代著名建筑师李诫的影子呢。 命运似乎总爱耍点小花招。梁从诫并没有按照父亲的期望走上建筑之路,反而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0年,年轻的梁从诫凭借自己的勤奋,顺利考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后来,因为院系调整,他又转到北京大学历史系继续深造。 1954年,学业有成的他来到了云南大学,成为了一名教授历史的老师。 与此同时,物理学家周培源的女儿周如枚,亦是在一个满是书香的家庭中成长的。梁家与周家有着多年的深厚交情,两家的孩子从小就彼此认识。 那时候,年幼的梁从诫和周如枚总是一块儿嬉戏,无忧无虑的日子里,两人的心也慢慢贴近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两家人的积极撮合下,梁从诫和周如枚的感情越来越深。1954年,这对恋人终于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生下了一个乖巧的儿子,取名梁鉴。一家人的生活平淡而温馨,周围的人们看来,这简直就是一桩门当户对、天造地设的完美爱情。 从诫,咱们以后就踏踏实实过日子,把孩子抚养大,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周如枚柔声对梁从诫说,眼里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梁从诫轻轻握住她的手,脸上露出微笑:别担心,如枚,我会尽全力让你们母女俩过上好日子。 二、特殊时期的婚姻解体 光阴似箭,来到1969年。这一年,37岁的梁从诫经历了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他被送到了江西五七干校,开始了艰苦的体力劳动。 江西五七干校的环境真是够艰苦的,住的地方简直是简陋得不能再简陋。每天高强度的劳动,让梁从诫真是倍受煎熬。天刚蒙蒙亮,他就得拖着那副疲惫的身体起床,奔向田里忙活,累得腰酸背痛的,苦不堪言。 身体上的疲惫不算什么,真正让梁从诫难以忍受的是他老婆周如枚的态度。 有一天,周如枚突然找到梁从诫,眼里闪烁着一种坚定的神情,她开口说道:从诫,我觉得咱们该离婚了。我真没法再过下去了,你在这儿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家。 梁从诫听到这话,简直像是闪电击中了他,满脸的震惊,他定定地盯着周如枚,声音颤抖地说:如枚,怎么能在这种时候说出这样的话?咱俩一起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你就这么狠心? 周如枚开始不敢直视,轻轻咬了咬嘴唇,缓缓说道:我也是在为我和孩子考虑,不能再这样傻傻地等下去了。 就这样,周如枚果断选择了离婚。不仅如此,她还把儿子梁鉴更名为周志兵,彻底跟梁家划清了界限。没过多久,她带着孩子嫁给了别人。 周如枚的这些举动当时可真引起了一阵轰动。有的人狠狠指责她无情,觉得她在丈夫最艰难的时刻选择了离去;也有一些人觉得她是在为自己着想,毕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女人带着孩子生活确实很不容易。无论怎样,周如枚的决定让不少人心里都凉了半截。 三、周如枚的人生波折 离婚后的周如枚,孤身一人带着孩子,生活开始变得艰辛。那会儿,作为单亲妈妈可真不容易,生活的重担就像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为了养家糊口,周如枚靠着自己的外语水平,开始做起了翻译工作。每天,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熬夜翻译文件,眼睛累得红红的。但即便这样,她还是咬紧牙关撑了下来。 后来,周如枚碰上了谢荣,俩人从相识到相知,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他们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感觉生活也因此充满了新的希望。 命运就是这么爱捉弄人,周如枚在1980年,才49岁就遭遇了重病。尽管家人拼命四处寻医问药,希望能为她找到治疗的办法,结果终究还是没能挽回她的生命。 周如枚去世的消息一传开,就有人感慨:凉薄之人,最终是没有好下场。这话听着有点扎心,但也反映出那时候人们对她的行为有着自己的看法。 有些人觉得,她当年的果断离开,好像是遭到了某种报应。不过,也有人认为,她的一生其实充满了无奈和艰辛,不应该仅仅用凉薄这两个字来评判。 四、梁从诫的坚持与付出 梁从诫在江西五七干校度过了漫长的时光。一直到1978年,他才终于回到了北京。经历了人生的种种风雨,他的脸上多了几分沧桑,但内心却愈加坚定。 回到北京后,梁从诫并没有再考虑结婚的事,而是把心力全放在了工作上。对于当年周如枚的决定,他心里没啥怨言。 那会儿大家都不容易,如枚也有她自己的难处,没啥好责怪的。梁从诫常对周围的人这么说。他的宽容和理解,常常让身边的人对他另眼相看。 后来,梁从诫把心思都放到了环保上。他明白,保护环境对咱们的未来至关重要。 他就这样到处忙活,推广环保意识,还组织各种环保活动。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环保问题。 梁从诫成为了环保界的一位先锋,大家都知道他,也很尊敬他。尽管年纪不小了,他依然在环保事业上 tirelessly 地劳碌着。 2010年,梁从诫结束了他的生命,享年78岁。他的离世,让环保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人物,许多人对此感到惋惜。 五、时光流逝后的感慨 梁从诫和周如枚,这对曾经的夫妻,背景都挺不错的,起步也不差。不过,那个特殊的年代却让他们的人生路径发生了大变,让他们的婚姻走向了尽头。 周如枚当初的果决和梁从诫的宽容,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在艰难时刻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去,另一个在经历了种种考验后,学会了理解和包容。两人的结局差异,实在让人感慨万千。 大家对周如枚的结局是感叹不已,还带点因果报应的味道。不过仔细想想,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谁又能真正搞明白人性和命运那复杂的纠葛呢? 周如枚的选择,可能是无奈之举,也可能是为了求生;而梁从诫的坚持则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宽广的心胸。 他们的故事,不只是两人的经历,更是那个年代成千上万家庭的缩影。在历史的浪潮中,个体常常显得微不足道,命运往往不由自己主宰。 不管怎样,他们的故事真是值得我们仔细琢磨,去感受,从中提取生活的智慧和教训。时间的流逝让这些往事愈发引人深思,也让我们对人性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0 阅读:0
哈斯说科技

哈斯说科技

哈斯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