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特朗普突然成了全球的“大善人”。这个宣称要“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商

红尘漫步坊 2025-04-13 11:02:22

一觉醒来,特朗普突然成了全球的 “大善人”。这个宣称要 “让美国再次伟大” 的商人总统,前脚刚给全球加征 10% 关税,后脚就被各国媒体捧成 “救世主”。有人调侃:“特朗普这波操作,堪称国际政治版‘狼来了’—— 原本要杀光全村,现在只杀一个,大家反而要感恩戴德?” 当中国宣布对美反制加征 34% 关税,欧盟酝酿 280 亿美元报复计划,越南、柬埔寨等国集体 “下跪” 承诺零关税时,特朗普突然 “大发慈悲”:只要各国暂停反制,美国将把关税税率统一降至 10%。这波 “极限施压→妥协→减税” 的操作,让各国媒体瞬间高潮。不过这出戏能让各国媒体集体高潮,背后藏着三个关键门道。 第一招:漫天要价,先把对手逼到墙角。特朗普团队深谙 “恐惧溢价” 的商业逻辑。2025 年 4 月 2 日推出的 “对等关税” 方案,对中国、欧盟、越南等主要贸易伙伴分别加征 34%、20%、46% 的关税,这相当于在国际贸易市场扔下一颗震撼弹。 欧盟连夜制定 280 亿美元报复计划,中国商务部直接表态 “坚决反对”,越南、柬埔寨等依赖对美出口的国家更是慌了神 —— 越南对美贸易逆差高达 46% 的关税,意味着其纺织、电子产业可能瞬间崩盘。这种恐慌情绪迅速传导到全球股市,美国三大股指当天暴跌,道琼斯指数狂泻 1148 点,市场一片哀嚎。 第二招:适时松绑,让对手觉得占了便宜。就在各国准备鱼死网破时,特朗普突然宣布:只要暂停反制,美国将关税统一降至 10%。这就像黑帮电影里的老大,先把刀架在对方脖子上,再突然抽刀入鞘说 “给个面子”。 表面看,10% 的税率比之前的 34%、46% 低了不少,但实际仍是 WTO 框架下的 “超常规操作”—— 美国前 15 大贸易伙伴的平均关税仅为 2.2%,而 10% 的基准税率几乎是原来的五倍。更讽刺的是,这 10% 的 “优惠” 只针对非敏感商品,汽车、半导体、药品等关键领域仍维持高关税,相当于把贸易伙伴的 “命门” 攥在手里。 第三招:分化瓦解,利用小国生存焦虑。特朗普的精明之处在于精准拿捏不同国家的软肋。欧盟虽然愤怒,但 280 亿美元的报复计划需要成员国一致同意,内部争吵不断;中国则有完整产业链支撑反制,短期阵痛扛得住。但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就惨了,他们 70% 的出口依赖美国市场,零关税承诺是生存刚需。这种 “柿子挑软的捏” 的策略,让小国在 “保就业” 和 “保尊严” 之间只能选择前者。尼日利亚媒体就直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对《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的破坏,可能导致该国石油收入暴跌、货币贬值。 这出戏的荒诞之处在于,特朗普把国际贸易玩成了 “狼来了” 的游戏。他的关税政策本质是 “对等关税” 理论的极端化 —— 要求各国对美关税与美国对其关税完全一致,这种看似公平的逻辑背后,是对 WTO 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公然践踏。 各国媒体为何集体 “高潮”? 说白了,这是一场集体的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当特朗普把关税从 46% 降到 10%,越南、柬埔寨等国松了口气;当他从 34% 降到 10%,中国有了谈判空间;当他从 20% 降到 10%,欧盟暂时避免了贸易战扩大化。 这种 “从地狱到人间” 的心理落差,让各国媒体忽略了一个事实:10% 的关税依然是不合理的贸易壁垒。更可悲的是,这种 “妥协” 可能成为新常态 —— 特朗普保留了随时调整关税的权力,就像悬在各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逼着他们在谈判桌上不断让步。 这场闹剧的终极受益者是谁? 表面看是特朗普的 “交易艺术” 又赢了一局,但实际上是全球贸易体系的进一步碎片化。WTO 争端解决机制形同虚设,各国转而依赖区域协定或双边谈判,这种趋势将增加全球贸易的制度成本,拖累经济增长。 而特朗普的 “美国优先” 政策,最终可能让美国陷入 “孤立主义陷阱”—— 正如 1930 年胡佛总统的《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案》引发大萧条一样,历史的教训正在重演,只是这一次,导演换成了更擅长制造戏剧冲突的商人总统。

0 阅读:130

猜你喜欢

红尘漫步坊

红尘漫步坊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