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突破苏梅州边境,乌克兰援军终于到了,大约200名哥伦比亚雇佣军抵达前线,进入阵地阻击俄俄军伞兵突击旅前进。 哥伦比亚雇佣军的加入,表面看是加强了乌克兰的阵地防守,但从大局来看,更多的是在利用“消耗战”这个思路。 俄军突破了苏梅州的边境,这对乌克兰来说就是一个压力山大的信号,毕竟苏梅是接近俄罗斯的重镇,俄军早有计划要在这条线上进行深度推进。 可是,乌克兰并不是一下子就回击,而是耐心等待。 这200名哥伦比亚雇佣军的作用,并不是直接上去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利用他们的熟练度和战术执行力,拖住俄军的步伐。 以少数兵力诱敌深入,摸清俄军的进攻节奏,寻找合适的空档点。 换句话说,他们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抵抗,而是通过消耗俄军的体力和士气,寻找合适的时机,一举让俄军陷入疲劳状态,无法持续推进。 而这背后,乌克兰并没有指望这些雇佣军去和俄军硬碰硬,而是把他们当作“陷阱”的一部分。 俄军在这些雇佣军的不断骚扰中,很可能会低估对方的反击能力,导致出现战术上的漏洞,给乌克兰真正的主力部队创造出更好的打击机会。 通过消耗和拖延,乌克兰给了自己反击的时间。 俄军并不是不明白这一点,但他们面对的却是一个无情的现实——他们不仅要突破阵地,还要消耗掉乌克兰的反抗能力,而这就给了乌克兰利用这个“麻木期”的机会。 一旦俄军的推进步伐开始放缓,乌克兰的主力部队就能集中火力,狠狠地击打过来,把俄军困住,或者逼迫他们后撤。 这种“先磨后击”的策略,和过去几次战役的策略很像。无论是乌克兰的反击,还是俄军的进攻,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尽量让对方陷入疲劳,麻木,然后才出招。 而这种策略,一方面能够消耗敌方的士气和力量,另一方面则能够给自己争取时间,反过来进行反击。 这种方式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在实战中却很有效,毕竟敌人总是很难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对方精心设计的陷阱。 总之,虽然表面上俄军突破了边境,但实际情况却是乌克兰在背后拉开了一个大陷阱,让俄军自己一步步陷进去。而哥伦比亚雇佣军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催化剂”,通过拖延战斗时间,反击的时机和空间才慢慢积累起来,最后一击可能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一旦俄罗斯胜利,这三个国家可能遭清算。第一:乌克兰,假如俄罗斯取得胜利,首先
【1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