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败退台岛的老蒋,听到曾泽生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军打得落花流水时,他怎么也想不通,那个他曾看不起的杂牌军,怎么突然就成了让世界瞩目的铁血雄师了呢? 1951年初的朝鲜半岛,汉江南岸。战况胶着,李奇微指挥的联合国军正用他那套“磁性战术”——打得过就猛攻,打不过就快速后撤,像块磁铁一样牢牢吸住志愿军,不断消耗。 就在这节骨眼上,一支部队奉命死守阵地,掩护主力休整。这支部队就是第50军。 最初的任务指标是顶住10天。可对面的火力,用“排山倒海”形容一点不夸张,飞机、大炮、坦克,轮番上阵。 阵地白天丢了,晚上他们就组织人摸黑夺回来,山头被炮火削平一层,又被血染红一层。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支部队愣是在这种条件下,把10天的任务硬生生顶成了50天。 弹药打光了,战士们就抱着石头上,抡起工兵锹跟敌人肉搏。饿着肚子是常态,但防线就像钉子一样,牢牢楔在那里。 这一战,第50军打出了威名,彻底在强手如林的志愿军里站稳了脚跟,赢得了所有人的敬意。 但谁能想到,就在短短两三年前,这支英雄部队还是国民党序列里一支爹不亲娘不爱的“杂牌军”——国民革命军第60军,一支来自云南的部队。 这支部队的出身,决定了它在老蒋(蒋介石)那里微妙的地位。军长曾泽生,云南讲武堂出来的,根子上是地方实力派龙云的人,不是黄埔嫡系。 这种部队,能打仗的时候老蒋要用,但心里又时时刻刻提防着。 说起来,60军并非孬种。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是响当当的抗日劲旅。最有名的就是在台儿庄战役。 当时他们在禹王山死磕日军二十多天,硬是没让日军的膏药旗插上主峰,为整个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时候,云南子弟用命诠释了什么叫保家卫国。 可抗战胜利了,荣光没持续多久。内战爆发,60军被一纸调令从彩云之南扔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 远离故土,装备比不上“中央军”,粮饷还经常被克扣,受嫡系部队排挤更是家常便饭。 说白了,在老蒋的算盘里,他们就是用来消耗解放军的炮灰。 转折点发生在1948年秋天的长春。当时长春被围得水泄不通,城里弹尽粮绝,外面又没援兵。军心早就散了。 曾泽生眼看部队成了弃子,加上老蒋的猜忌越来越重,前途一片黑暗。 这时候,解放军的政治争取工作也做到了家。内外交困之下,曾泽生最终选择带着部队起义,脱离了国民党阵营。 和其他许多起义部队被打散重编不同,60军的建制被完整保留了下来,番号改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 随后进行了一系列脱胎换骨的改造,换了思想也补充了骨干。有意思的是,解放战争后期他们甚至一度转入农业生产,似乎就要告别战场了。 命运就是这么难以预料。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决定出兵。第50军这支有着特殊“前世”的部队,成了首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之一。 刚到朝鲜那会儿,因为起义部队的背景,第50军在一些人眼里还是“靠不住”的,前三次战役基本是打配合、干次要任务。 部队上下都憋着一股劲,想用实打实的战功证明自己不是“滇军底子不行”。 机会,就在1951年初春的第四次战役中来了。 面对李奇微咄咄逼人的攻势,志愿军总部将坚守汉江南岸这块硬骨头,交给了第50军和王牌第38军。然后就有了开头那一幕——一场长达50天的惨烈血战。 这场血战让第50军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也彻底打掉了所有质疑和偏见。 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证明了,一支军队的灵魂,不在于它过去的番号和出身,而在于它现在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不知道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听到他当年视如鸡肋的“杂牌”竟然在朝鲜打出这样的战绩,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参考信息:受到毛泽东两次接见的曾泽生将军. 人民网. [2024-07-31]
当败退台岛的老蒋,听到曾泽生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军打得落花流水时,他怎么也想不通,那
住顶楼小邹
2025-04-13 12:52:01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