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中国一女子过美国海关时,行李箱中的全部积蓄被工作人员私吞,奇怪的是,女子丝毫没有难过,反而十分高兴,殊不知美国亏大了。
林兰英的求学之路,堪称传奇,1918年出生于福建莆田的她,从小就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然而,在当时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下,女孩子上学并非易事。
七岁的林兰英为了争取上学的机会,竟然采取了绝食的方式,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三天不吃不喝,最终感动了家人,得到了上学的许可,这份执着和勇气,为她日后的科研生涯埋下了伏笔。
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刻苦的精神,林兰英在学业上一路高歌猛进。从初中到大学,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1948年,她获得了赴美深造的机会,先后在迪金森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
1955年,林兰英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215年来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也是该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博士,这一成就,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女性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一次华丽亮相。
然而,学成之后的林兰英并没有被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高薪所诱惑。
1956年秋天,一个回国的机会终于出现在她面前,林兰英抓住这个机会,以母亲病重为由,向美国当局递交了回国申请。为了顺利完成回国手续,她甚至寻求了印度驻美大使馆的帮助。
然而,回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就在林兰英即将登机之际,美国调查员对她进行了严密的盘查。他们不仅仔细搜查了她的行李,还对她进行了搜身,在这个过程中,调查员发现了林兰英身上携带的6800美元旅行支票。
美国当局试图利用这笔钱来威胁林兰英,企图说服她留在美国,然而,他们低估了这位中国科学家的爱国之心。面对威胁,林兰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在她看来,即便这笔钱被没收,即便回国后只能过普通人的生活,她也已经下定决心要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一选择,充分体现了她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回国时,林兰英的工资从美国的每月数千美元骤降到207元人民币,但她却从未后悔。
回国后,林兰英迅速投入到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中,她带领团队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1957年拉制成功第一根锗单晶,1958年拉制成功第一根硅单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生产出硅单晶的国家。
林兰英的科研精神,堪称楷模,即使在78岁高龄时,她仍然保持着对科研的热情,在一次电视节目中,她表示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再工作10年。
这种对科学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坚持工作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的精神。
在硅单晶研究方面,林兰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8年,她开始担任"提高硅单晶质量的研究"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她带领团队成功提高了直拉无位错、无漩涡硅单晶的成品率至80%,并显著降低了体层错密度。
1979年,在她的领导下,研究组研制出无位错、无旋涡、低层错密度、低碳含量和高少子寿命的硅单晶,这些成果为中国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中国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
除了在科研领域的卓越贡献,林兰英还积极投身于女性权益的争取。作为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她大力倡导男女平等,致力于提高妇女地位和教育水平。
她提出"平等首先是贡献上的平等"的观点,鼓励女性通过自身努力和杰出贡献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她的言行,为众多女性科技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虽然林兰英终身未婚,但她的生活并非孤独,她将父母接到北京照顾,并抚养了两个侄子侄女,尽管每月工资只有207元,要养活一大家子人,生活清贫,但家庭氛围却其乐融融。
大哥
要多报道报道这些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