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有天晚上,戴笠紧紧的把情人陈华搂入怀中,深情地说:“华妹,我如今的地位和成就,有一半是你的功劳,我真的不能没有你,等我忙完这阵子回来,好吗?”陈华红着脸,轻声答应了一声“好”。 信息来源:《戴笠全传》 《陈华女士回忆录》 年轻时,戴笠曾考入黄埔军校,在校期间结识了蒋介石,并深得蒋的赏识,这为他日后的仕途奠定了基础。 1928年,他加入国民党情报系统,迅速在党内脱颖而出。1938年,戴笠正式成立军统局,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该组织成为蒋介石最倚重的情报机构之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戴笠的军统局与日本特务机关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间谍战。 他设立“忠义救国军”,进行暗杀、爆破、破坏等任务,同时收集情报,为抗战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可军统的手段往往冷酷残忍,戴笠也因此被称为“东南第一杀手”。 除了在抗战中的表现,戴笠还擅长情报操控、政治斡旋。他善于察言观色,深谙官场之道,蒋介石更是称他为“我的耳目和利剑”。 戴笠权势滔天,手下无数死士,却也结下了许多仇敌。 那一夜,戴笠身着一袭笔挺军装,神情略显疲惫。他一言不发地站在窗前,凝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影,眼中满是深沉。 身后,陈华轻轻走来,手中端着一碗热汤,“你又在想什么?工作一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了。” 戴笠回头看着她,眼神缓缓柔和下来。他接过汤碗,轻抿一口,却突然放下,伸出双臂将她搂入怀中。 “华妹,我如今的地位和成就,有一半是你的功劳,我真的不能没有你。” 陈华一怔,脸颊悄然泛起红晕。她低头不语,轻声道:“你总是这样说,却总是走。” 戴笠轻轻抚着她的秀发,语气充满深情,“这一次真的不一样。我很快就回来。 这一趟是去南京开会,顺道去看看那架新飞机——‘美龄号’的姊妹机,据说性能极好。等我忙完这一阵子,就回来陪你,好吗?” 陈华默默点头,轻声应了一句:“好。” 谁知,这个“好”字,竟成了他们之间最后一次承诺。 两天后,1946年3月17日,戴笠从上海飞赴南京。按计划,他要参加一次绝密的情报高层会议,并亲自视察几项新装备的部署。 就在他返回途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正在酝酿之中。 “飞机起飞时间延后半小时。”杭州笕桥机场的塔台通过无线电通知飞行员。 彼时,戴笠坐在座舱中,眉头紧蹙。他有些不耐烦,却仍保持克制,“务必在天黑前抵达,我还有一场会议。” 这架飞机是美军转交给国民政府的C-47运输机,技术成熟,但多日未曾彻底检修。起飞前,副驾驶曾向机务反映过机翼副油箱的螺栓松动,然而,修理人员只是草草处理。 下午4时35分,飞机终于起飞,飞跃富春江上空。然而不到二十分钟,杭州西南方向突降暴雨,雷电交加。 飞行员尝试穿越云层,但机体猛烈颠簸。副驾驶急促喊道:“左侧副油箱漏油,仪表失灵!” “试图返航!”飞行员果断调转机头,然而引擎已发出异响,螺旋桨速度骤降。 戴笠坐在后舱,紧抓座椅扶手,脸色凝重。他猛然站起,却又被震得一个趔趄。 “报告处座,飞机失控!可能要迫降!” “附近有山吗?” “有,戴山。” 戴山,浙江磐安,山势陡峭,林木葱郁,不宜迫降。 “往东再飞两分钟,试图找个空地!”飞行员嘶吼。 可惜,飞机最终还是没能再飞出那两分钟。下午5时07分,伴随着一声巨响,C-47运输机撞上戴山山腰,燃起熊熊烈焰。 机上共12人,无一生还。 那一夜,陈华在杭州老宅中彻夜未眠。她梦见戴笠披着雨衣,在雾中转身对她说:“华妹,等我回来。” 清晨,电报送到,黑色封口,字体冷峻:“戴处座,因飞机失事,已殉职。” 陈华怔怔地看着这几个字,良久,泪水滑落。 几天后,政府对外发布讣告,称戴笠在执行公务途中不幸遇难,赐葬南京雨花台,并追赠上将军衔。 葬礼当天,蒋介石亲自送行,密令全国下半旗致哀。 但在陈华心中,那一夜的“好”字仍在回响。她从此再未嫁人,独守杭州旧居,每年3月17日,都会亲手点上一炷香,对着西南方向低语:
1946年,有天晚上,戴笠紧紧的把情人陈华搂入怀中,深情地说:“华妹,我如今的地
柳烟绕古堤
2025-04-13 14:21:4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