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钱钟书追求燕大校花赵萝蕤,可赵萝蕤根本没有看上他,而是喜欢当时一文不

粉樱萌娃 2025-04-13 14:28:35

1933年,钱钟书追求燕大校花赵萝蕤,可赵萝蕤根本没有看上他,而是喜欢当时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没想到她的原因非常简单又实际:他长得好看。 1933年清华园里流传着一段令人唏嘘的师生恋。 出身名门的才女赵萝蕤面对众多追求者,偏偏选择了寄居在自家屋檐下的穷学生陈梦家,这个决定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 赵萝蕤的父亲赵紫宸是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母亲是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女性,生长在这样家庭的女儿自幼接受中西合璧的教育,她16岁就考入燕京大学英文系,20岁成为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年龄最小的研究生。 身材纤瘦、面容清秀的赵萝蕤不仅通晓四国语言,钢琴弹得行云流水,翻译艾略特长诗《荒原》时展现的文学造诣更是惊艳学界。 当时在清华园流传着件趣事,每逢周末茶话会,总能看到穿着月白旗袍的赵萝蕤坐在藤椅上看书,身后不知不觉就围了三四个借故问问题的男生。 在这些仰慕者中,最出名的要数钱钟书,这位后来写出《围城》的才子当时刚在清华毕业,隔三差五就往赵家送手抄诗集,信笺边缘还特意用希腊文写满注释。 可惜的是,这些精工细作的文字没能打动佳人,反而被评价为"匠气太重"。 反倒真正让赵萝蕤动心的是父亲的学生陈梦家,这个来自浙江上虞的年轻人虽然穷得连件像样长衫都没有,但生得剑眉星目、鼻梁高挺,站在人群里像棵挺拔的白杨树。 他借住在赵家厢房整理甲骨文拓片时,总爱在晚饭后弹着破旧的吉他唱英文民谣。 有次赵萝蕤半夜起来找水喝,看见书房灯火通明,陈梦家正趴在案头校对《殷墟卜辞考释》,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后来她将这个画面写进日记,称其"比徐志摩的诗更令人心动"。 赵紫宸发现女儿心思后勃然大怒,他给在芝加哥大学访学的女儿断掉经济来源,没想到赵萝蕤靠着奖学金和帮教授校译书稿,硬是熬过了两年清苦日子。 1936年这对恋人在未名湖畔举行婚礼时,新娘的嫁妆只有两箱外文书籍,新郎的西装还是找同学借的,宾客们注意到,婚礼上用来装订婚书的红绸布,其实是裁自赵萝蕤学生时代最爱的蕾丝窗帘。 婚后的日子远没有想象中浪漫,抗战爆发后夫妻俩随校南迁昆明,陈梦家在西南联大教古文字学,赵萝蕤不得不放弃教职当起家庭主妇。 这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才女第一次生火做饭就烧穿了锅底,后来在回忆录里自嘲"锅底焦炭比论文注释还难清理",最艰难时他们连煤油灯都舍不得点,借着月光讨论《楚辞》里的疑难字,倒也别有情趣。 直到1944年他们的生活才出现新的转机,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推荐陈梦家赴芝加哥大学讲学,赵萝蕤也获得进修英美文学的机会。 在异国他乡的图书馆里,这对学者夫妻终于找回了学术研究的节奏,陈梦家埋首编纂《海外中国铜器图录》时,赵萝蕤正在挑战惠特曼《草叶集》的翻译。 有次两人在咖啡馆讨论"自我之歌"的译法,竟忘记去接来芝加哥探望的老父亲,害得赵紫宸在风雪中等了两个钟头。 正当他们以为生活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时,命运却给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陈梦家被划为不好的名号,这个曾经风度翩翩的学者变得沉默寡言。 赵萝蕤白天在北大西语系上课,晚上要给丈夫抄写"思想汇报",她把自己关在书房重译《荒原》,用打字机敲击声掩盖窗外的批斗声。 1966年那个闷热的夏夜,陈梦家在西郊寓所自缢的消息传来时,赵萝蕤正在给学生们讲解艾略特的"空心人"意象。 晚年的赵萝蕤独自住在北大镜春园的老房子里,书架上并排放着丈夫的《殷墟卜辞综述》和自己的《草叶集》全译本,茶几玻璃板下压着1936年婚礼上的黑白照片。 有学生回忆,每次下雪天去拜访,总看见她对着窗外的积雪发呆,手里摩挲着枚殷商时期的玉鱼佩饰,那正是陈梦家送她的结婚信物。 而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钱钟书与杨绛携手走过了大半个世纪。 1998年赵萝蕤离世当天,《围城》再版序言里那句"婚姻像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正在被无数读者传抄,很少有人知道,书中那个让方鸿渐魂牵梦萦的唐晓芙,原型正是当年拒绝过作者的红颜知己。 这段尘封六十年的往事,就像未名湖底的沉钟,永远定格在了1933年的春光里。 对此你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钱钟书的情感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65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