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啥此生必去的景区吗?
天安门,故宫,八达岭长城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小学课本上就有的颐和园,圆明园,相信也很多人都去过。那么这俩园子,听上去差不多,甚至有的人去过好几次了,还是傻傻分不清楚,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先说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此为圆明园的前身。
雍正帝即位后,于1725年开始大规模扩建圆明园,增建宫殿和园林建筑,并在园中处理朝政。乾隆帝在位期间,对圆明园进行了持续的增建和修缮,还新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形成了圆明三园的格局。他将江南园林的精华融入其中,使圆明园成为一座集天下胜景于一体的皇家园林。
至乾隆末年,圆明园的建设基本完成,园内有楼殿亭阁、桥榭廊馆等140多处景观,珍藏着大量的文物珍宝、图书典籍,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成为清朝皇帝避暑、听政、游乐的重要场所。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抢劫和破坏,园内的文物珍宝被洗劫一空,建筑也被付之一炬,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圆明园再次遭到破坏,残存的建筑和文物又被抢掠和拆毁,圆明园从此沦为一片废墟。
再说颐和园。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宪皇后祝寿而建。清漪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建成了一座大型山水园林。
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清漪园同圆明园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建筑大多化为灰烬,园林遭到严重破坏。
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对清漪园进行重建,改名颐和园,作为她晚年避暑、游乐的场所。此后,颐和园又经历了一些修缮和扩建,但规模已不如从前。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颐和园再次遭到洗劫。清朝灭亡后,颐和园曾一度对公众开放。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颐和园进行了多次修缮和保护,使其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
下面两张图,前者是圆明园,后者是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