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产出的“海水稻”,明明口感难吃,还越种越多,为什么国家还要大力推广种植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它的优点太突出了! 或许您也留意到了,一种米粒泛红的水稻,近些年正悄悄出现在一些过去长不出庄稼的土地上。 听说口感比不上咱们常吃的东北大米,没那么香软。但奇怪的是,国家却在大力支持推广。 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图好吃,图个啥? 这还得从咱们国家的地说起。中国地大,但有些地挺“犟”,那就是盐碱地,全国加起来有将近15亿亩。 老话讲,盐碱地里不长苗。高盐分高碱性,对大多数庄稼就是“绝地”,白白闲置了太多土地,让人看着心疼。科学家们一直没闲着,就想找个“硬骨头”的作物,偏能在这种地里活下来。 试了不少法子,最后发现水稻这东西有点意思,居然能在盐碱地里显出几分“抗揍”的本事。目标有了,科研人员就把目光投向了海边的滩涂地带,把它当成了“试验田”。 靠着基因改良这些新科技育种手段,没日没夜地干,总算培育出了能在盐碱地扎根的特殊水稻。 这稻子长得还挺“威猛”,能窜到一米八,甚至两米三高。 秋收时节,看着沉甸甸的稻穗,确实喜人。可剥开稻壳,这红米粒一亮出来,问题也跟着来了。 这米,好吃吗?实话实说,能吃是能吃,但要跟市场上那些专门讲究口感的商品米比,味道确实差了一截。 如果光看口味,这事儿好像不算太成功。但研究没停。一检测这红米粒的成分有惊喜! 它的氨基酸总量比普通米高出4.71倍;更厉害的是硒含量,高了整整7.2倍。 硒这东西的好处大家多少听过,什么增强抵抗力、抗衰老,挺重要。 再深挖下去,发现这米测出来的pH值是8.8,算是碱性食物。 有人琢磨,这对调理身体平衡可能也有好处。而且因为它本身就特别能抗环境“折腾”,种的时候可以少用甚至不用化肥农药,打上了“绿色、健康”的标签。 这么一看就明白了。牺牲了一点嘴上的享受,换来的是实打实的营养价值,是能在“坏地”里生存的硬本事。这笔账算下来,价值可就不一样了。 初步算算,全国适合种这种耐盐碱水稻的地,大概有两亿亩。按一亩地产个三百斤保守估计,那全国就能多出来多少粮食? 这不光是把以前的盐碱荒地变成了能打粮的宝地,解决了土地闲置的难题,更深远的看,是给咱国家的粮食安全加了一道保险。 毕竟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是天大的事,多一个粮食来源就多一分底气。 所以别光盯着口感好不好。这种“海水稻”虽然味道还有提升空间,但它能活、有营养、还能在别人活不了的地方结果实,这才是它真正的“过人之处”,也是国家为啥持续投入、推广面积越来越大的原因。 它关乎的是生存、是健康,更是咱们国家长远的饭碗安全。或许用不了多久,这种有点特别的红米,就会用它自己的方式,更广泛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参考:央视网——海水稻长啥样?好吃吗?
盐碱地产出的“海水稻”,明明口感难吃,还越种越多,为什么国家还要大力推广种植呢?
猫猫背茹茹
2025-04-13 16:14:55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