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突然宣布,他们将于4月8日关闭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对SEER

冷紫葉诉说天下事 2025-04-13 16:33:08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突然宣布,他们将于4月8日关闭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对SEER癌症数据库、dbGaP基因组平台等核心生物医学资源的访问权限。 这事儿就像有人突然把你家厨房的米缸锁了,还把钥匙扔了,直接断了科研的“口粮”。 要知道,这些数据库里装的可不是普通数据,而是全球顶尖的癌症发病率、基因突变数据,多少科学家指着这些数据找治病救人的法子呢。 为啥美国突然这么干?说白了就是“数据霸权”在作祟。根据美国第14117号行政命令,他们担心这些敏感数据被“受关注国家”拿去搞军事或其他非和平用途。 举个例子,dbGaP数据库里存着海量人类基因与疾病关联的数据,美国怕中国研究人员从中找出某些基因的弱点,开发出针对特定人群的生物武器。 这种“被迫害妄想症”在中美科技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已经成了常态。 美国这出操作对中国科研的影响有多大?可以说是“伤筋动骨”。就拿SEER数据库来说,这个覆盖美国34.6%人口的癌症数据库,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里有66.83%都用了它的数据。 现在突然不能用了,那些正在研究癌症发病率、治疗效果的项目,就像盖房子没了砖头,只能停工。 更严重的是,像TCGA这样的癌症基因组数据库,中国75%的癌症机制研究都依赖它,没了这些数据,研究周期可能延长2-3倍,新药研发也会慢下来。 美国这招还“误伤”了国际合作,比如中美联合研发的肿瘤靶向药项目,因为中国学者没法访问数据,合作直接停摆。 欧盟的泛欧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也受到影响,涉及23国、8.6亿欧元的科研投入被迫延迟。全球科研合作就像一条被剪断的绳子,谁也捞不到好处。 中国难道就没点准备吗?其实早有预料。五年前,国内肿瘤专家就呼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但推进起来困难重重。 一方面,医院数据分散,缺乏统一标准,最大的单中心数据库才50万例,而美国NCI数据库有500万例,另一方面,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患者隐私保护和数据利用的矛盾也没解决。 不过现在,中国正在加速建设“国家生物银行”,整合全国医院的癌症数据,还计划通过“一带一路”国家数据联盟弥补缺口。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这么做是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真有可能,就拿SEER数据库来说,中国学者在其中贡献了大部分研究成果,现在不让用了,美国自己的科研也会受影响。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喊着“开放科学”,一边搞数据封锁,这种“双标”行为让国际科研界寒心。 说到底,这事儿就是大国博弈在科研领域的缩影,美国想用数据垄断卡住中国的脖子,中国则不得不加快自主创新,从“拿来主义”转向“自力更生”。 未来,中国的科研人员可能得“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速本土数据库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方合作、技术替代等方式绕过封锁。 这场“数据战争”的胜负,可能会决定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医学的格局。

0 阅读:103

评论列表

duyongkai

duyongkai

2
2025-04-13 17:19

[赞][赞][赞]

用户13xxx07

用户13xxx07

1
2025-04-13 17:33

不要相信美国人,对美合作我们一定要有准备。

北斗星

北斗星

1
2025-04-13 17:27

我们的脚步可能会慢一些,但你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坚信中国人会带领人类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冷紫葉诉说天下事

冷紫葉诉说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