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其实已经停止!俄罗斯专家称,如果中国率先停止交易的话,美国肯定受不了,他为何会这么说?最近,俄罗斯专家的一番言论引发热议:“中美贸易其实已经停止!如果中国率先停止交易,美国肯定受不了。”这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背后的逻辑却耐人寻味。要理解其中的玄机,得先搞清楚中美贸易的真实状况。 很多人以为中美贸易已经断交,但实际上2024年双边货物贸易额仍高达6882.8亿美元,服务贸易也增长到668.6亿美元。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贸易关系风平浪静。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最高达125%,中国也采取了对等反制,导致部分商品交易成本飙升,企业利润被压缩。 俄罗斯专家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美国经济对中国存在三大结构性依赖。其一,在消费品供应链方面,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电机、机械、家具等商品占其进口总额的13.8%,这些产品直接支撑着沃尔玛、亚马逊等零售巨头的货架。要是断供,美国消费者将面临物价飞涨,中低收入群体首当其冲。 其二,在高科技产业链上,中国是美国集成电路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占其出口量的17.2%。苹果、高通等企业依赖中国代工生产,一旦供应链断裂,全球电子产品交付将陷入混乱。 其三,关乎美国农业命脉,美国51.7%的大豆、29.7%的棉花销往中国。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240万吨大豆,直接导致美国农民损失惨重,部分州的农业收入下降超30%。 面对中国可能的“断供”,美国并非没有对策,但效果有限。美国试图将供应链转移至墨西哥、越南等地,寻找替代市场,可这些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短期内无法承接中国的产能。美国还采取金融制裁手段,冻结中国企业资产、限制技术出口,但中国持有7590亿美元美国国债,若抛售将引发美债市场动荡,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局面。 中国之所以有底气“以战止战”,源于三大优势。首先是市场规模,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2024年进口额达18.4万亿元人民币,53.6%的进口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完全有能力通过多元化降低对美依赖。 其次是供应链韧性,中国在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全球80%的太阳能电池板和60%的锂电池由中国生产,这种“链主”地位难以撼动。 再者是政策灵活性,中国通过扩大内需、推动产业升级,将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从出口转向消费和创新。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4%,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历史上,美国也曾通过“广场协议”打压日本,但中国与日本不同。 从经济体量来看,中国GDP是日本的4倍,内需市场庞大,抗风险能力更强。在产业结构方面,中国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已实现自主创新,不再依赖美国技术。在全球影响力上,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149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形成新的贸易网络。 俄罗斯专家的观点本质上是在提醒美国:中美贸易不是“零和游戏”,而是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如果中国被迫“断供”,美国经济将面临消费品短缺、产业链断裂、农业崩溃等多重危机,而中国凭借市场规模和供应链韧性,完全有能力承受短期冲击。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不是谁受不了,而是谁更能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到新的平衡点。
中美贸易其实已经停止!俄罗斯专家称,如果中国率先停止交易的话,美国肯定受不了,他
寒月清辉洒落处
2025-04-13 20:19:3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