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主席躲进农妇家。没想到,敌人搜查时,农妇却说:“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

寂影随风舞袖如 2025-04-13 20:45:11

1933年,主席躲进农妇家。没想到,敌人搜查时,农妇却说:“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然而,就是这一句话,26年后,她收到邀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说话的这名农妇名叫黄菊喜,不过很多人却更熟悉她的另外一个名字“黄菊妈”,之所以会这么称呼她,就不得不提当年发生在她和毛主席之间的一件事了。 1933年,毛主席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抓捕只能藏起来,他走进了一户人家的院子,这个院子的主人正是黄菊喜。 通过只言片语,黄菊喜了解了情况,于是就让毛主席躲进屋子里不要出来。 并且还对他说,不管发生什么,都要藏好,黄菊喜虽然是一个农妇,但是心里也十分清楚革命工作的危险性。 看到毛主席的面孔,她的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不久之后,国民党的手下果然找到了这里,他们冲进了院子,厉声质问黄菊喜有没有见过共产党。 说着便要在院子里进行搜查,黄菊喜虽然分外紧张,但是也知道此刻只有假装镇定才是最明智的,她面不改色地说道,“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 黄菊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苦命人,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年幼的黄菊喜只能跟着母亲改嫁,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12岁的时候,她就离开家,离开了自己的母亲,当起了童养媳。 刚开始的几年里,她就像家里的仆人一样,什么脏活累活都要干,哪里做得不好,还会受到家人的指责,后来黄菊喜为丈夫生下了五个孩子,照顾几个孩子的重担也落在了黄菊喜的肩膀上。 因为还没等到孩子长大,黄菊喜的丈夫就撒手人寰了,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并没有击垮她,反而让黄菊喜变得格外坚强,她知道坚强地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失去生命一切都无从谈起。 即便自己身为一个女人,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咬牙继续坚持下去,毕竟几个孩子还需要自己的照顾。 黄菊喜没有什么力气,也没有文化,只能乞讨为生,儿女们跟着黄菊喜也过了很多年的苦日子,尽管她心里充满了愧疚,可是又没有别的选择。 红军的出现犹如一束光,照亮了黄菊喜昏暗的生活,她不仅自己经常帮助红军传递情报,护送他们,还鼓励自己的孩子参军,奋勇杀敌,不要害怕牺牲。 对于黄菊喜来说,只有战斗胜利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能为了红军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不管付出什么都是值得的。 听到黄菊喜的话,国民党顿时喜出望外,之后黄菊喜走进了屋子里,等出来的时候,她的身后多了一个男子,黄菊喜说,“这就是共产党。” 出来的人并不是毛主席,而是黄菊喜的儿子,对于不熟悉他们的人来说,两人的长相很像,乍一看就像一个人似的。 做出这个决定,对于黄菊喜来说十分艰难,没有哪个做母亲的会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可她却并不后悔。 如果毛主席被国民党发现,后果将会不堪设想,一直等到他们走后,黄菊喜才终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大哭起来。 毛主席非常感激黄菊喜的所作所为,也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在他心里也把黄菊喜当成了自己的母亲一般看待。 看着自己的几个子女陆陆续续加入了红军的队伍,黄菊喜感到非常欣慰,她知道革命的胜利永远需要有人付出,成功也不是等来的。 “为大家舍小家”便是黄菊喜真实的人生写照,除了激励孩子们为了革命事业努力奋斗,她自己也为了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很多。 1959年9月,黄菊妈收到邀请,作为英模代表前往北京参加国庆10周年阅兵观礼,那时她已经77岁了,听到这个消息依然开心得像个孩子,这也成了她此生最难忘的回忆。 不仅参加了阅兵观礼,黄菊喜还受到董必武等中央领导的接见,他们都非常清楚,黄菊喜为了革命作出的贡献,对她十分尊敬和感激。 从1930年到1937年,黄菊喜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先后去世,她的小女儿也被残忍杀害了,可经历了这么多,黄菊喜对于革命事业的热情依旧不减,晚年她依然在努力的发光发热,不仅积极的参加集体生产活动,还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工作。 1971年,她终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享年89岁,时任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同志为黄菊妈送来一副挽联:“黄袍山山山革命圣地,黄菊妈妈妈英雄母亲”,她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付出了太多,而她也应该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怀念。

0 阅读:2
寂影随风舞袖如

寂影随风舞袖如

寂影随风舞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