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医学中,水被视为“阴寒之物”,其本质偏阴,主封藏。然而,水也是“万化之源”,阴中有阳,能够化气滋养万物。这种独特的阴阳属性,使得水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复杂而重要的角色。如果摄入的水不够“阳”,人体就需要消耗更多的阳气来推动其循环和利用。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喝水后仍不解渴——体内阳气不足或水的阴寒性质过强,导致水无法被有效利用,甚至可能在体内积聚成痰湿水饮,影响健康。 一、为何要喝“阳水”“熟水”? 传统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依赖于阴阳平衡。阳气是生命活动的主导力量,若阳气不足,身体的各种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因此,选择能够被人体有效利用、促进阳气的水,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熟水、阳水,即通过适当加热处理的水,因其更易于被人体气化和吸收,被认为能够更好地滋养生命。 二、如何将水的阴寒转为阳? 要转变水的阴寒性质,使其更适合人体利用,关键在于“用阳火,并辅以足够多的时间”。这与现代烹饪中“老火水”的制作原理不谋而合。通过长时间的熬煮,水的温度和能量得到提升,其阴寒之性被阳火所化解,从而变得更加温和、易于被人体吸收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我们难以像古人那样用明火长时间熬煮水,但可以通过一些现代工具和方法来接近这一效果。例如,使用电陶炉或电热水壶的煮炖模式,将水烧开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这种“老火水”不仅口感上更为温和,而且在促进消化、减少体内湿气积聚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在传统医学中,水被视为“阴寒之物”,其本质偏阴,主封藏。然而,水也是“万化之源”
新瑶说情
2025-04-13 21:51:51
0
阅读:21
透过现象看本质世界
看来,外国人死光了,从不加热的净化水且加冰块,常规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