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13日,华北军区军械处科长程斌正举着一把黑伞在大雨中行走,突然迎面

百年战争录 2025-04-14 10:53:29

1951年6月13日,华北军区军械处科长程斌正举着一把黑伞在大雨中行走,突然迎面撞上一个人,他定睛一看,那人正是抗联叛徒刘其昌,便向相关部门检举了对方,但奇怪的是,他不仅被逮捕,而且还被执行了枪决,这是怎么回事呢? 程斌和刘其昌早年都参加过东北抗日联军,当时程斌是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而刘其昌则是他的警卫员。 东北沦陷后,不少热血男儿都报名参加了抗日义勇军,这其中就包括程斌。 当时的抗日义勇军武器装备很薄弱,条件也非常艰苦,但程斌在战场上无惧生死,每次都冲锋在前,因此他的突出表现很快就获得了组织的认可。 此外,程斌还是部队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这也让他深得组织的器重,并被作为干部优先培养。 当然,最喜欢程斌的还是抗日名将杨靖宇。 指挥作战,训练军队等,杨靖宇都一一传授给了程斌,除此外,在战场上更是对程斌多有指点,让程斌在战斗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而程斌也进步神速,到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的时候,程斌就被任命为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的师长。 第一师,可是整个抗日联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全军都配备了精良的日式武器,并且他们还是杨靖宇亲自带出来的一支神勇部队。 程斌深知他能成为精锐部队的师长,主要还是杨靖宇对他的信任和器重,所以他在那之后,指挥着部队打了多场漂亮仗。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936年西征路上的“摩天岭战斗”。 当时,程斌率领70名战士,全歼83人,并缴获了36支步枪和一挺轻机枪。 杨靖宇为此还专门写了《西征胜利歌》,以示庆祝。 然而,谁也没想到,在那不久,程斌竟然率领115名部下叛变投敌了,这里面就包括警卫员刘其昌。 程斌的投降,让日军非常高兴,并且还专门成立了一支“程斌挺进队”,让他担任队长,负责围剿抗日联军。 那么,程斌为何会叛变呢? 原来当时日军为了追剿抗日联军,在东北实行三光政策,再加上民众基础比较薄弱,因此抗日联军补给非常困难。 不仅如此,由于日军的围追堵截,给抗日联军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而程斌领导的部队在与日军周旋的过程中,还与杨靖宇中断了联系,成为了一支孤军。 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失去信心,叛变或者悄悄离开了队伍,眼看着队伍里的人越来越少,程斌的意志也开始动摇。 就在这时,日军抓走了他的母亲和哥哥,并以此要挟他投降。 程斌得知亲人落到了敌人手中,不由得心急如焚,再加上原本就意志不坚定,所以他很快就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在成为日军的走狗后,程斌带着他们捣毁了抗日联军设立的70多个密营。 所谓“密营”,就是杨靖宇和战士们为保证长期灵活机动作战,在蒙江一带建立的秘密宿营地,里面藏有大量粮食、武器装备和医药等。 密营被捣毁后,抗日联军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局面。 不仅如此,程斌为了10万赏金,更是亲自带队去抓捕杨靖宇。 程斌是杨靖宇一手栽培的,因此他对杨靖宇特别熟悉,甚至能准确地预判杨靖宇的下一步的行动。 在这之前,日军由于不熟悉地形,只会在白天追击抗日联军,可程斌由于对地形熟悉,便昼夜对杨靖宇指挥的抗日联军展开追击。 这样一来,得不到休整的抗日联军不得不疲于作战,再加上没有食物和武器补充,他们的战斗力也急剧下降。 1940年2月23日,在程斌的帮助下,日军在与杨靖宇周旋了几天几夜后,在杨靖宇拒绝投降后,不仅枪杀了他,还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挂在城墙上,威慑老百姓。 而程斌则因立功,被送到日本观光旅游了个把月。 从那以后,程斌便把抓捕和迫害抗日义士当作了对日军的“效忠”行径,指望日军能保他荣华富贵。 只可惜日军耀武扬威的日子并不长久,1945年随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程斌又投靠了国民党将领陈明仁。 东北解放时,程斌又逃到了北平。随着北平和平解放,程斌再次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并以要求进步为由,积极参军入伍,混进了华北军区,并且还凭着能力当成了后勤处军械科的科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程斌慢慢放松了警惕,可是他哪里会想到竟然遇到了刘其昌? 程斌决定先下手为强,举报刘其昌,这样不仅消除了隐患,而且还能因抓到反革命立功,一举两得,所以他一刻也没停,就到公安局检举了刘其昌。 只是程斌没想,刘其昌离开后就也向公安局揭发了他的罪行。 程斌的叛徒行径是造成杨靖宇牺牲的主要根源,再加上他多次迫害抓捕抗日志士,参与日军的大扫荡,屠杀了许多无辜百姓,因此他很快就被判处了死刑。在他被处死不久,刘其昌也因罪大恶极,被判处死刑。 日本人曾在杨靖宇胃肠里只找到一点树皮、棉絮等,没有一颗粮食,这让他们在震撼之余,说下了“中国要是有十个他这样的人,我们日本就完了”的话。 但是不得不说,除了有英雄杨靖宇外,那时候还有程斌这种卖主求荣的叛徒,因此抗日战争才会打得那么艰苦,才会牺牲那么多革命先烈。 所以,程斌这种汉奸,虽然已经得到了惩罚,但他的名字会永远地被钉在耻辱柱上,任后人唾弃。

0 阅读:0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