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一种悄然出现的状况,得引起咱家长的重视,那就是内热。 内热就像

儿科叶冬兰 2025-04-14 11:40:07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一种悄然出现的状况,得引起咱家长的重视,那就是内热。 内热就像孩子身体里隐藏的“小火苗”,别看它不起眼,却能让孩子浑身难受,频繁生病,给成长之路添堵。   孩子为啥容易有内热呢?这和当下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紧密相关。 现在很多孩子偏爱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像炸鸡、薯条、蛋糕,吃起来是过瘾,可孩子的脾胃娇嫩,哪能扛得住这么大的消化压力。 脾胃运化不了,食物积在体内,时间一长就化成内热了。 而且孩子们本就活力旺盛,新陈代谢快,产热多。 再加上电子产品普及,课余时间都沉迷其中,运动量严重不足,体内热量散不出去,内热自然就加重了。 别担心,有个简单有效的办法能帮孩子缓解,就是喝养阴“小甜汤”。 这汤用料有百合、玉竹、麦冬、雪梨和冰糖。 百合润肺止咳,能让孩子心绪安稳; 玉竹养阴润燥,补充身体流失的津液;麦冬养阴生津,还能安抚烦躁情绪; 雪梨清热降火,呵护呼吸道;冰糖让汤好喝又温和。 制作时,把百合、玉竹、麦冬洗净泡一泡,加入去皮去核的雪梨块,加水炖煮,最后加冰糖调味就成。 家长每周给孩子煮2 - 3次当日常饮品。 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就会有变化,眼屎、口唇干裂等症状减轻,大小便恢复正常,睡眠质量提升,白天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抵抗力也变强,生病次数减少。 有鼻炎、腺样体肥大的孩子,随着身体内环境改善,炎症也会减轻。   给大家讲个例子,8岁的小明(化名)以前活泼可爱,给家里带来不少欢乐,可最近却让爸妈忧心忡忡。 一到晚上睡觉,小明呼噜声特别大,还时不时呼吸停顿,爸妈在旁边听着揪心。 去医院检查,诊断为腺样体肥大,医生建议手术。 但一想到孩子要遭罪,还有手术风险,爸妈犹豫了。   医生详细询问小明的病情、饮食、作息和既往病史,通过望、闻、问、切诊断后,发现小明脸色发白,舌苔白腻,脉象弱。 综合判断,小明是脾胃虚弱,体内有痰湿,又受了风热邪气,这些邪气侵扰鼻咽,导致腺样体肿胀。   于是开了方子,里面有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山楂、炒莱菔子、神曲、半夏、夏枯草、生牡蛎、西洋参、连翘,还有藿香和川芎等中药。 党参能补脾胃之气;茯苓可祛除痰湿、宁心安神; 炒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调和药性。 山楂、炒莱菔子、神曲帮助消化食物积滞。 半夏专门对付痰湿;夏枯草清散风热、消肿; 生牡蛎和夏枯草协同,促使腺样体消肿;西洋参补气养阴; 连翘清热解毒、消除炎症;藿香化湿;川芎改善鼻咽部血液循环。   坚持调理一个月后,小明情况明显好转,呼噜声变小,呼吸停顿很少出现,鼻子通气了。 白天不再张嘴呼吸,流鼻涕症状减轻,学习时注意力更集中,成绩提高。 又持续调理两个月,小明去复查,腺样体肥大程度显著减轻,基本恢复正常大小,又变回那个活力满满的孩子 。 

0 阅读:0
儿科叶冬兰

儿科叶冬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