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和日本都是美国在亚太的重要盟友,同时更是美国遏制中国的“哼哈二将”。现如今,尹锡悦下台,石破茂倒戈,美国搞乱东亚的政策玩完了吗?反华包围圈是否因此破防?韩国宪法法院4号裁定正式罢免尹锡悦总统职务,这启动了选举新总统的60天倒计时。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李在明目前在民意调查中领先。这就意味着,李在明在即将到来的韩国大选中,成为下一届韩国总统的概率非常大,同时也意味着,韩国的外交政策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在美韩、中韩和日韩关系方面,可能会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国际社会的面前。 在尹锡悦上台时,当时的美国拜登政府正竭尽全力搞“阵营对抗战略”,恰好尹锡悦的政治理念又是少有的极端右倾保守,因此就形成了这两年来最符合美国“挑拨矛盾、阵营对抗”的战略需求。在这一背景下,韩国外交政策走上了“亲美和日”的错误道路,进而导致中韩关系出现倒退的局面。 政治风向标转得比首尔的天气还快。李在明要是真能上位,首尔青瓦台的沙发还没坐热就得面对三大难题:北边邻居的导弹试射、国内财阀的明枪暗箭,还有华盛顿递过来的"选边站"考卷。别看现在民调数字漂亮,韩国总统这个职位向来是高危职业,从金大中到文在寅,哪个不是带着理想上台,背着包袱下台? 华盛顿那边估计已经在连夜开会了。拜登团队这两年砸了多少资源搞"印太战略",光是美日韩戴维营峰会就折腾得够呛。现在尹锡悦突然被弹劾,等于给精心搭建的"小北约"拆了根顶梁柱。不过要说美国就此收手,那可太低估超级大国的战略弹性了。五角大楼的将军们说不定正翻着备选方案,盘算着怎么在日本自卫队身上加码,或者给菲律宾再多塞点军援。 中日韩这三角关系从来都是微妙得很。尹锡悦硬推的"代赔方案"让日韩关系看似回暖,可独岛争议、强征劳工这些历史伤疤哪是涂点外交药膏就能愈合的?李在明要是重新举起"历史正义"的大旗,东京方面怕是又要开始头疼。安倍派系虽然失势,但日本政坛的右翼底色可没褪色,到时候东亚又要上演"道歉—拒绝—抗议"的经典循环。 说到中国这边,北京的外交智囊团肯定在密切关注局势。中韩贸易额去年冲到3622亿美元,比中日贸易还高出700亿,这种经济黏性可不是随便能切断的。三星的芯片要卖,现代的车要出口,济州岛的旅游业还指望中国游客——这些实打实的利益链条,比什么意识形态口号都管用。李在明就算想调整外交路线,也得先过韩国经济界这关。 但别急着唱衰美国布局。华盛顿玩离岸平衡可不是头一遭,当年"萨德"入韩闹得中韩关系跌入冰点,结果中国反手限制韩流文化,乐天集团直接退出中国市场。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戏码,各方都得掂量着来。如今芯片战争愈演愈烈,韩国守着全球12%的半导体市场份额,在中美之间走钢丝的难度比2016年又上了几个台阶。 还有件事不能忽略:朝鲜半岛永远是个不定时炸弹。尹锡悦跟着美国搞军演倒是痛快,可半岛局势紧张直接拉高首尔房价——这话可不是玩笑,韩国年轻人现在流行把"统一风险"列为不买房的理由之一。李在明要是重启阳光政策,北边会不会接招另说,光是说服华盛顿放松制裁就够喝一壶的。 说到底,东亚这盘棋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美国想搞"民主同盟",可日韩民众真正在乎的是就业、房价和生育补贴;中国强调互利共赢,但安全领域的互信赤字始终难消。李在明或许能给地区局势带来变数,可要说单凭韩国政权更迭就能破防反华包围圈,那也太小看美国经营了七十年的同盟体系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国的关税牌彻底沦为废牌了!在我们对美反制将美国的关税加到125%之后,我们还送
【8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