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规“卡”美国脖子了,以后谁还敢帮老美造芯片?即4月11日起,海关总署规定,“集成电路”将以流片地作为原产地:新规明确指出,以流片地定原产地,如此一来,只要晶圆是在美国完成流片工序,那依然会被认定是美国制造。 在如今双边实行125%超高关税的情况下,东大这一招无疑是“致命一击”,直接卡脖美国。 以前美国公司还能玩“狸猫换太子”的把戏,把芯片在美国流片,然后运到马来西亚、菲律宾这些地方封装,再贴上“第三国制造”的标签卖到中国来,轻轻松松避开关税。 现在可倒好,新规直接把原产地钉死在流片环节,甭管你在哪封装,只要流片在美国,就是美国货,就得交125%的关税。美国芯片想进中国市场,门儿都没有! 为啥说这招是致命一击呢?看看美国那些芯片巨头的惨状就知道了。 德州仪器、ADI这些模拟芯片龙头,70%的晶圆厂都在美国本土,现在好了,他们的产品想进中国市场,成本直接翻倍。就拿德州仪器来说吧,他们的射频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在中国市场占了大半份额,现在突然要多交125%的关税,价格直接涨到天上去,谁还买他们的账? 反观中国的模拟芯片企业,圣邦股份、思瑞浦这些公司,本来就盯着TI的市场份额,现在人家产品价格优势没了,咱们的国产芯片正好趁机上位。 再说说那些美国的Fabless厂商,像英伟达、高通这些公司,虽然芯片设计在美国,但流片都在台积电、三星,所以他们的产品原产地算中国台湾或者韩国,不受关税影响。 但这里面也有猫腻,美国政府一直想把台积电、三星的产能拉回本土,搞什么《芯片和科学法案》,给补贴、给政策,想让这些代工厂在美国建厂。 现在中国新规一出来,台积电、三星在美国的工厂生产的芯片,流片地是美国,就得交高额关税,台积电、三星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就不在美国建厂了,现在产能卡在那里,进退两难。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不会报复吗?当然会!特朗普政府已经开始琢磨对半导体进口展开“232条款”调查,想对中国芯片加征关税。但这招对他们自己也没好处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美国芯片企业要是被赶出中国,损失的可不只是钱,还有技术迭代的机会。 就拿AI芯片来说吧,中国的算力需求增长最快,英伟达的A100、H100在中国卖得火热,要是被加征关税,他们的市场份额马上就会被AMD、英特尔抢走,甚至中国本土的寒武纪、海光也会趁机崛起。 再看看全球供应链的反应,台积电、三星这些代工厂现在都在调整产能布局。台积电本来计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5纳米晶圆厂,现在估计得重新考虑了,毕竟生产出来的芯片要交125%的关税,卖给谁去?三星那边也一样,美国的工厂产能利用率本来就不高,现在更是雪上加霜。 反倒是中国的晶圆代工厂,像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最近股价涨得飞起,因为大家都知道,未来的芯片生产肯定得往中国这边靠,毕竟中国市场大,政策支持力度也大。 这就像一场赌局,美国把赌注押在本土制造上,结果输得精光,而中国则是稳坐钓鱼台,笑看风云。 还有那些欧洲、日本的芯片企业,现在也在观望。欧盟和日本虽然嘴上支持美国,但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欧盟想搞自己的芯片法案,日本想扩大半导体产能,他们都不想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中国新规一出台,这些国家的企业反而有了更多机会,比如德国的英飞凌、日本的瑞萨电子,他们的芯片流片不在美国,所以不受关税影响,可以趁机抢占美国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白。这就像一群饿狼盯着一块肥肉,美国吃不到,其他人倒是吃得满嘴流油。 最后再说说中国的半导体自主化,这几年中国在成熟制程上的突破有目共睹,模拟芯片、MCU、存储芯片这些领域,国产替代已经进入快车道。 这次新规更是给了国产芯片企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以前美国芯片凭借价格优势挤压国内企业,现在关税一加,他们的价格优势没了,国内企业正好可以大展拳脚。 就拿车规级芯片来说吧,广汽最近发布了12款自主研发的车规级芯片,覆盖电源管理、制动、集成安全等多个领域,这就是国产替代的最好例证。 中国这次新规就像一把锋利的剪刀,直接剪断了美国芯片产业的喉咙,美国想通过关税战打压中国,结果反而被中国反将一军,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市场,还加速了国产替代的进程。 现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从一个芯片进口大国向出口大国转变,而美国则在这场博弈中逐渐失去优势。未来的芯片战场,中国必将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趋势!
嘿,中美芯片大战,日本竟惊爆大秘密!美国拿尖端芯片死咬中国,中国却凭成熟芯片搅乱
【1评论】【6点赞】
文发
因此老美就立刻出台了一个芯片之类的产品关税豁免,貌似就是苹果和英伟达生产链的。估计想咱们也豁免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