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中国消费率过低是因为工资收入过低,总有人说中国人爱把钱存着不花,其实这是有误导性的。我们现有的投资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才有可能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想通过大水漫灌和天上掉馅饼解决消费低迷问题,抄美国作业是混乱的思路。”
咱们老百姓过日子,不就是图个安心和实在嘛。说到消费,大家都知道现在口袋里的钱好像越来越不值钱了。为啥呢?工资涨得慢,物价却飞涨。这就导致很多人过日子都得精打细算,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老一辈人常说“省吃俭用”,现在的年轻人也差不多,只不过换了个说法,叫做“理性消费”。
刘校长这番话,真是说到我心坎儿上了。消费率低,不是咱中国人不爱花钱,而是口袋里真没多少银子可以花。大家都在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踏实一点,谁不想大手大脚,买这买那的,可是现实不允许啊。
再看看咱们国家的投资型政府,过去几十年一直强调投资驱动经济增长,这无可厚非,毕竟经济发展离不开投资。但现在情况变了,这种模式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不是说投资不重要,而是政府的角色需要转变,要更多地关注民生问题,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放在首位。
说到这里,咱们还得提一下美国。有人说咱们应该学习美国的“消费模式”,让老百姓大手大脚地花钱,促进经济增长。可刘校长说,这是“抄作业”的思路。美国的那种消费模式,是建立在高工资和低储蓄率的基础上的,咱中国的情况和人家不一样,不能照搬。
那怎么办呢?咱们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比如,提高老百姓的工资水平,让收入和物价相匹配,这样大家手里有钱了,自然愿意消费。政府也得多提供一些公共服务,比如教育、医疗,减轻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咱也不需要什么“天上掉馅饼”,就实实在在地改善民生,让老百姓愿意花钱。
现在的年轻人,对消费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喜欢追求品质生活。但往往因为收入有限,很多时候只能望而却步。如果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相信他们会是消费的主力军。
说到底,提高消费率,不仅仅是刺激经济增长那么简单,更是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的关键。政府的服务型转变,就是要从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出发,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更舒心,更放心。
总结起来,刘校长的话提醒我们,要解决消费低迷的问题,不能一味地想着刺激消费,而是要从提高收入,改善民生出发,让老百姓手里有钱,心里有底。咱们老百姓的生活好了,自然而然就愿意消费了。这一点,不仅政府应该认识到,咱们每个人也应该有所行动。对于如何提高消费率,你怎么看呢?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生活好好过
这三年我上了一年班,入不敷出
柔然
财大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