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子看到有人摔倒在绿化带里,心里想着去帮忙扶起摔倒者

陈涛来说事 2025-04-14 16:24:55

在山东,一名女子看到有人摔倒在绿化带里,心里想着去帮忙扶起摔倒者。没想到摔倒的人却质问她:你怎么骑得那么快?不看路的吗!女子一听,立马明白了对方误会她是撞倒的,赶紧转身离开了。 根据牟氏大观4月6日的消息,在山东,一位女子和她妈妈逛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个大东西冲进了绿化带,动也不动。仔细一看,发现是一位大妈骑着摩托车不小心拐进了绿化带,连人带车摔倒在地,卡在里面了。 女子和她妈妈看到那位大妈半天没动,心想她可能是摔傻了,就打算去帮她。女子还特意嘱咐妈妈慢点,让自己先把手机准备好拍照,以免惹上什么事。 接着,女子和妈妈一起走上前去,关心地问道:您还好吗?需要我们帮忙吗?大妈听到这话,似乎从迷糊中回过神来了。 她想起好像是有什么东西撞了自己,心里便认定是那对母女撞的,于是愤怒地问:你们怎么骑得这么快?就不能注意点吗? 女子一时间愣住了,随即意识到大妈误会了,便反问: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大妈不甘心地说道:跟你们没关系?那是谁的事? 女子和妈妈没想惹麻烦,干脆说:幸亏我们有录像,要不然今天真要被你欺负了。说完,她们就绕过大妈,离开了现场。 女子和她妈心里都松了口气,没贸然当个热心人,要不然这事可真得麻烦。我俩本来就是出来逛逛,要是莫名其妙惹上事,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后来,有俩年轻人见大妈摔倒了,立马就过去帮她扶起来。这回,大妈知道不是年轻人撞的她,所以他们才能这么放松地把她扶起来。 有人问,大妈起来后有没有去女子母女那儿讨说法。女子在平台上回复说,大妈被扶起来后并没有找她们的麻烦。不知道是不是大妈意识到不是她们撞了自己。 不过,女子心里还是挺窝火的,明明是大妈自己摔倒的,结果她不问是非,就来怪她们骑车不留神,把自己撞了,这确实让人心情不爽。 对于这事儿,网友们的观点可真不一样。有人为大妈辩护,认为她可能根本不知道是谁撞了她,甚至可能是她自己不小心跌倒的,摔了以后脑子一时糊涂,误以为是那俩女子母女的错,这种情形也能理解,沟通一下就行了。 还有些人觉得那俩女子真是聪明,提前录下视频,这样就算大妈不是故意要讹人,自己也能有证据在手,要不真要是冤屈了,最后就说不清楚了,那就真是一团乱麻。 大妈自己摔倒了,结果却认为是骑车的女子撞了她,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呢? 在这种被误解的情况下,要保持冷静,别让情绪激动起来,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如果一个人因过失侵犯了他人的民事权益并造成损害,就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如果这名女性没有撞到那位大妈,侵权行为就不存在,自然也就不需要承担任何侵权责任。 这时候,女子可以试着和大妈聊聊,冷静又清楚地把事情的真相说一遍,把误会给解开。如果大妈还是不信,现场如果有监控的话,可以提议一起看看监控,看看当时的真实情况。如果有目击者在场,也可以请他们出面作证,帮自己证实清白。 如果这些办法都没用,那就可以选择报警,找警察来帮忙。警察会通过调查和取证的方式来搞清楚事情的真相,给出一个公正的判断。 这位女子并未撞到那位大妈,但出于担心被诬赖,选择了绕开离开。这种做法到底对不对呢? 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来看,女子的做法确实有其合理性,不过在道德上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 从法律角度看,女子并没有撞到大妈,自然也就没有义务去施救。不过,《民法典》虽然没有强制要求救助,但它提倡大家要弘扬互助友爱的精神。 要是女子决定去施救,为了避免被恶意指责,她可以采用她一开始的想法,先把手机录像打开,详细记录整个救助的过程。这样一来,万一遭遇到无端指责,录像就能作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此外,她也可以先叫上周围的人一同见证,再开始救助。 她选择绕开的方式,虽然躲过了被讹的风险,但也错过了帮助他人的机会,这可能会让她心里感到些许不安,也可能会招致一些人的道德指责,毕竟,乐于助人是社会一直提倡的价值观。 对于这件事,大家的看法可真是五花八门。有人觉得她的选择很明智,毕竟自己保护自己是第一位的;还有人则认为,帮助别人是好事,如果她当时伸出援手,或许能改变一些事情。总之,这问题引发了不少讨论。

0 阅读:37
陈涛来说事

陈涛来说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