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中央周边工作会议4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

金灿荣教授 2025-04-14 16:57:35

观察者网:中央周边工作会议4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我们都知道当前特朗普政府出台的诸多新政再次搅动本就动荡的国际秩序、地缘政治和经贸体系,中美等大国关系变动是关键,在这个时候,中国政府举办一场针对周边工作的会议,意在何处?您怎么看此次会议释放的核心信息?

金灿荣:这次周边工作会议正是在美国肆意发动关税战导致全球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举行的,规格非常高,可以看出我们也希望进一步提高周边工作在我国全球战略中的位置。

中央希望通过这次会议,总结周边工作的经验与教训,为今后制定规划奠定基础,使周边工作迈上新台阶。

观察者网:2013年以来,中共中央曾多次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此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尚属首次。这是否意味着当下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侧重点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转向?会议中提到“要以全球视野审视周边”,我们该怎么看待大国外交与周边外交之间的相互联动性?

金灿荣:中国有句老话“远亲不离近邻”。事实上,任何国家都必须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这既是一项历史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基本国策。只不过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势力强大且对非西方国家进行广泛干预,所以国际格局相比古代更为复杂。现代国家除了需要注重周边关系外,还必须发展与其他区域国家的联系。但从常识出发,周边关系始终具有根本的重要性。

我们一直强调全方位外交格局,提出“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只不过近年来,尤其是2013年以来,我国外交布局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

长期以来,大国关系始终被置于较高优先级,尤其是中美关系,有段时间国内外交界曾提出“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的说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周边外交的地位稳步上升,但不可否认,中美关系依然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当前,中美双方正逐渐进入直接对抗的状态。这一僵局也在一定程度上牵连了中国与欧洲、日本、印度等国的关系,使得大国关系整体陷入僵局,进展均十分有限。

而且大家都知道特朗普习惯搞单边主义、不喜欢多边主义,他对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组织的态度也使这些平台被边缘化。所以之前提到的全方位外交的四个板块,除了大国关系处于僵局外,多边外交舞台也正面临边缘化的风险。我们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虽然依然重要,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多地讨论全球南方问题,但其相对重要性并未显著上升。

所以在大国关系陷入僵局,尤其是中美关系进入直接对抗状态的背景下,周边关系的重要性上升得最为明显,积极发展和维护好周边关系便具有了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只不过我国外交政策和内政政策一样,其调整都是一个逐步、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与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采取的截然不同的外交风格形成对比,后者在某些时期可能会出现较为剧烈的变化,例如,美国在特朗普与拜登时期,其外交风格便截然不同,政策变化较大且延续性较差。

从战略角度来看,由于周边外交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未来也必然会有巩固周边关系、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举措出台。但这种举措不会表现出戏剧性,而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摸索、稳步形成的。

因此,不应指望在某个会议结束后,中国会立刻推出全新、彻底改变现有局面的周边外交举措。中国外交的风格是立足于原有政策基础,逐步加大资源投入,不断探索更多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从而实现一个渐变的过程。

0 阅读:100

猜你喜欢

金灿荣教授

金灿荣教授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