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包含沈阳军区参谋长女儿在内的6名劫匪枪击了两人后,用手枪对准了中国民航296号客机机长王仪轩,王仪轩一路和劫匪斗智斗勇,最终飞机还是到了韩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3年5月5日清晨,沈阳桃仙机场一如往常地忙碌,中国民航296号客机载着105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准备从沈阳飞往上海,机长王仪轩检查完仪表,平稳起飞,预计几个小时后抵达目的地。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趟看似普通的航班即将陷入一场惊心动魄的危机,六名劫匪,包括一名自称沈阳军区参谋长女儿的女子,持枪胁迫,枪击两人,用枪口对准王仪轩,要求飞往韩国。 王仪轩在生死关头与劫匪斗智斗勇,凭借冷静与智慧,带领全机人员化险为夷,书写了中国民航史上的一段传奇。 飞机刚起飞不久,乘务长就察觉到异常,几名乘客在机舱内来回走动,眼神闪烁,举止不安,她上前询问,却被冷冷拒绝,不久后,尖叫声打破了机舱的平静。 六名劫匪突然行动,三人掏出手枪,对准乘客,警告所有人不得轻举妄动,为首的卓长仁带着两名同伙冲向驾驶舱,枪声骤响,副驾驶和一名试图报警的报务员应声倒地,鲜血染红了地板。 乘客们吓得缩成一团,孩子的哭声和低语混杂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恐惧,卓长仁闯进驾驶舱,将枪口抵在王仪轩的头上,厉声命令:“飞去韩国,不然全机陪葬!” 王仪轩强压住内心的震惊,迅速判断形势,他知道,劫匪人数虽少,但装备精良,且情绪激动,稍有不慎可能酿成大祸,他稳住语气,假意答应,慢慢调整航向,试图飞往大连或平壤,寻找救援机会。 卓长仁并非普通歹徒,他似乎懂得飞行知识,盯着仪表盘,很快发现航线不对,他怒不可遏,猛推操纵杆,飞机骤然俯冲,乘客的惊叫声响彻机舱。 王仪轩临危不乱,迅速稳住飞机,劝说卓长仁冷静,保证会按要求飞往韩国,他一边操作,一边暗中寻找与地面联系的时机,脑子里只剩一个念头:保住全机人的命。 机舱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劫匪分头控制前后舱门,枪口不时扫过乘客,警告他们保持安静,一名劫匪为了震慑人群,朝天花板开了两枪,刺耳的枪声让所有人更加惊恐。 乘客中有老人和孩子,有人低声抽泣,有人闭眼祈祷,王仪轩通过广播安抚大家,尽量让声音平稳,告诉乘客配合机组,等待救援。 他的镇定给了人们一丝希望,也让劫匪略微放松警惕,他趁机调整飞行高度,假装因天气原因需要绕路,实则拖延时间,等待突破口。 几个小时的空中博弈,像是漫长的煎熬,燃料逐渐减少,卓长仁催促尽快降落,王仪轩知道,必须在进入韩国空域前传递信息,他利用劫匪不熟悉通讯设备的机会,偷偷切换频率,向地面塔台发出求救信号。 卓长仁有所察觉,但为时已晚,飞机已被韩国军机拦截,迫降在春川佩奇营军用机场,落地瞬间,王仪轩通过广播简短报告劫机情况,地面警方迅速包围飞机。 经过短暂对峙,卓长仁等六名劫匪束手就擒,105名乘客和剩余机组人员终于安全脱险,机舱门打开时,幸存者们泪流满面,劫后余生的喜悦难以言表。 事件迅速传开,震惊国内外,中国政府第一时间与韩国交涉,要求归还飞机和人员,严惩劫匪,当时中韩尚未建交,外交处理颇为复杂。 台湾方面插手,表示愿接收劫匪,称他们为“投诚者”,试图借机宣传,美国则以国际公约为由,呼吁依法处理,一时间,事件演变为国际博弈的焦点。 令人意外的是,韩国对乘客和机组人员颇为友善,将他们安置在高档酒店,提供医疗和心理辅导,还修好了被劫持的客机,11天后,中方代表团抵达韩国,顺利带回所有人员,劫匪则被移交台湾。 王仪轩回到国内,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他在记者会上回忆,劫机时最大的压力不是枪口,而是肩上百余条人命的责任,他的冷静与果断,不仅救下了全机乘客,也为中国民航敲响了警钟。 这起事件暴露了当时安检的漏洞和社会治安的薄弱,卓长仁等人能将枪支带上飞机,显示出管理上的疏忽。 事后,中国民航迅速整改,升级安检设备,加强人员培训,与此同时,事件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严打”行动,公安部门加大了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社会治安逐步好转。 劫匪的结局却令人唏嘘,卓长仁等人到了台湾后,起初被捧为“英雄”,享受金钱和待遇,但随着两岸关系缓和,他们的政治价值下降,生活陷入困境。 卓长仁不甘平庸,后来因绑架杀人被判死刑,曾经的嚣张气焰化为泡影,这场劫机风波,从高空的生死较量到国际舞台的博弈,再到劫匪的自我毁灭,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变迁。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文汇2020-1-15《新中国第一劫机大案:下毒,开枪,六名暴徒迫使载有105人的民航客机强行降落韩国军用机场》
1983年,包含沈阳军区参谋长女儿在内的6名劫匪枪击了两人后,用手枪对准了中国民
如梦菲记
2025-04-14 19:21:14
0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