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为了推崇道教,无脑地抹黑佛教[哼][哼]
说几个道教历史上,那些颠覆三观的人。
王重阳,金庸小说里面的中神通,还是所谓的抗金英雄。抗金不成,进入活死人墓。
然而,金朝天眷元年(1138年),王重阳曾经参加金朝的武举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武举甲科,并更名为王世雄,字德威,寓意“以德服人、威震四方”。
金朝对汉族士人存在明显歧视,他仅被授予甘河镇酒监(负责征收酒税的基层官吏)这一职位。
作为镇级酒监,王重阳的主要任务是征收酒税、监管酒品交易,并需完成上级规定的税额指标。这一职位在金朝官僚体系中地位卑微,与他的抱负相去甚远。
他在酒监任上持续了约21年,直到金正隆四年(1159年)因“献赋春宫,忤意而黜”被罢免。
王重阳的徒弟丘处机丘真人,和当时的金朝皇帝金章宗、金世宗来往密切,根据《金莲正宗记》《元史·丘处机传》等文献记载,他曾三次应召入宫。
不过丘真人,始终尽量维持自己宗教的独立性,这点是值得称道的。金朝皇帝给了他很多称号,求真人基本上表示谢绝。
还有大名鼎鼎的张三丰,他在《自题敕封通微显化真人诰命后跋》《卖花声》等作品中,明确落款“大元遗老三丰道人”。
这种表述不仅是对前朝的怀念,更暗含对明朝合法性的隐晦质疑。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朱棣父子多次征召他入朝,均被婉拒。例如,洪武十七年(1384年),他在《无根树》中写道:“大元遗老隐深山,不向红尘挂紫冠”,直接表明拒绝与新朝合作的态度。
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只要敢跟朝廷对着干,没有一个好果子吃。
还有大名鼎鼎的少林寺,对于金朝、蒙元政权,人家也没有采取剧烈的对抗态度。
《鹿鼎记》里面,少林寺的晦聪大师还参加了杀龟大会,还被推选为河南省盟主,这也是比较扯。
这些和尚道士,仍然在六道之中,不是道祖、佛祖,神仙,阿罗汉……这些超凡入圣者,在世俗社会中活着,就得受到当权者或多或少的干预。
能让自己的教门或者是道门传承下去,劝人向善,甚至能够教化一方,这就是功德无量了。
上面的言论内容,没有冒犯任何一个佛教道教的爱好者及其宗教人士,我反而愿意为他们开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