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年,曹操设宴款待投降的张鲁,当场封其为万户侯。曹丕大惊,偷偷劝说:“张鲁是一丧家之犬,有何功劳能封万户侯?”曹操闻言当即怒骂:“鼠目寸光!”说罢,又加封张鲁五个儿子为侯爵,还要和张鲁做儿女亲家。
曹丕被震惊得无以复加,这种待遇在朝中可以说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张鲁到底给曹操下了什么迷魂药?曹丕想不明白,只能带疑问去找毒士贾诩,贾诩只说了一个名字,让他恍然大悟。
张鲁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奇特的存在。他的祖父大有来头,名叫张道陵,传闻其曾意外得到一本黄帝所写的《九鼎丹书》,借此修道大成,白日飞升,为道教开派祖师。第二代天师是张道陵的儿子张衡,虽然不是发明地动仪那个张衡,但当时也是威名远扬的天师。
张衡死后,张鲁作为其儿子,自然而然接过了教主之位。当时天下即将大乱,张鲁敏锐意识到这是一个发展壮大的好机会。于是他果断出山,靠着颇有美色的母亲,勾搭上了益州牧刘焉。取得兵权后,直接割据汉中,做起了一方土皇帝。
张鲁发挥奇思妙想,结合自身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统治模式。没有官职、没有法律、没有货币,从上到下都以教中职务相称。张鲁自任师君,麾下依次分为大祭酒、祭酒、鬼卒。教众犯法了也不惩罚,可以原谅三次。想入教者,需缴纳五斗米,因此也被称为“五斗米教”。
张鲁注重拉拢民心,建立义舍,给出远门的人行提供衣食,久而久之,五斗米教便被带出汉中,在益州各地开枝散叶。然而不久后刘焉病逝,其子刘璋接任。刘璋很看不起张鲁,认为他卖母求荣,而且蛊惑人心,危害平民。于是一上任就下令处死张鲁母亲,并出兵攻打汉中。
但张鲁已经把汉中经营成铁板一块,刘璋数次派兵攻打,损兵折将不说,还倒贴出去几个郡的地盘。刘璋咽不下这口气,要谋士们想办法。谋士法正“吃里扒外”,忽悠刘璋:“刘备是与曹操齐名的英雄,把他叫来,必灭张鲁!”
刘璋大喜,立马邀请刘备入川。结果后面自食其果,刘备发动益州之战,最终灭掉了刘璋。刘璋覆灭后,张鲁的处境也不太妙。曹操不愿看刘备在益州做大,便直接率十万大军来攻汉中。
张鲁原本想要直接投降,谋士阎圃劝他:“现在投降太早了,没啥功劳,不如再反抗一下。”于是逃往南方山区,不过临走时他封闭了府库,没带走一分财宝,因为这是他的投名状。
果然曹操打进汉中后,发现财宝分毫未动,秒懂了张鲁的心思,于是立马派人前往山中,封张鲁为镇南将军。张鲁得了便宜,也不磨叽,愉快地率军投降,从此成为了曹操的坐下客。没多久便又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那么,曹操究竟为什么这么厚待张鲁?就因为他投降有诚意?曹丕带着这个疑问来问贾诩,贾诩思索一会,口中说了一个名字——刘备!
原来,张鲁当初从汉中逃往山中时,刘备也得到了消息,还派人前去招降。结果使者到后,被张鲁狠狠羞辱了一番。张鲁破口大骂:“我就是当曹操的家奴,也不做你刘备的座上宾!”这句话在当时广为流传,把刘备气得不轻。
曹操得知后,却是无比畅快。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曹操是个好胜心、自尊心极强的人,不愿落后于人。这点从他的一些小事就能知道。
比如袁绍要召董卓进京杀宦官,曹操极力反对,袁绍攻击曹操出身宦官家庭,差点气得曹操与之绝交,这看出了曹操的自尊心。又比如,袁绍曾想招揽曹操到麾下,将军印都刻好了,结果曹操直接拒绝。这体现了曹操的好胜心。再比如著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虽然说天下英雄只有他与刘备,但现实是他位高权重,而刘备寄人篱下,这句话本质上还是在夸耀自己。
这也不奇怪,如果曹操没有强烈的自尊心好胜心,恐怕早就在吕布偷家后自暴自弃了,又怎么会最后统一北方,建功立业。但不得不说,曹操的后半生乏善可陈,军事上,赤壁之战被刘备周瑜以少胜多,打得丢尽脸面。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直被人造谣,名声也越来越差。
眼看着曾经低他一等的英雄刘备逐渐发家,曹操也是坐不住了,这才率军进攻汉中。所以当张鲁选择他而放弃刘备,曹操内心一定是很爽的。更别提张鲁那句话,让曹操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所以,曹操重赏了张鲁,一是款待投降之人,让世人看见他的宽宏大量。二则是向世人释放一个信号,谁越背弃刘备,谁就能越得到他的重视。以此来遏制刘备发展的势头。
当然,也有人说重用张鲁,是曹操看中了五斗米教的影响力。其实不然,当时五斗米教的势力主要在汉中一郡,对益州影响力都有限,更别说对中原地区了。就算说曹操想得到张鲁祖父的《九鼎丹书》,都比这个说法靠谱。
总而言之,曹操对张鲁的厚待,是张氏得到了上百年的荣华富贵。张鲁其子张富也由此将道教带向中原,最终逐渐成为中国本土第一大宗教。而张鲁亲手打造的那个宗教色彩浓重的割据政权,也影响了汉中千年之久,即使是现在,汉中信道人数,也远超平均水平。
你对张鲁怎么看?可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