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八路军旅长要处决团政委。临刑前,旅长的警卫员,突然靠近团委松绑,并催促:“我不杀你,你是好人,你快点走吧!”团委不放心,喊着他一起走,警卫员却执意不肯走。 1945年,豫西八路军军分区司令部,独立第七旅一团政委刘丰正被押往后院。 身穿军装的刘丰,双手被五花大绑。 刘丰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 可是,执行死刑的警卫员走到刘丰面前,麻利地解开了束缚他的绳索,迅速低声道快走。 1944年,随着豫湘桂战役的爆发,豫西的大部分土地被敌军占领。 八路军开始进驻豫西,逐步取得了胜利。 但局势仍然复杂,局部的矛盾更是频繁爆发。 八路军急需争取更多当地武装力量。 三支当地武装力量同意与八路军合作,并配合八路军在1945年初击溃了乔明礼和张广居为首的两股土匪武装。 在这一过程中,刘丰从一个战士,变成了一个“背叛者”的牺牲品。 上官子平,原本是河南渑池县的一个地方恶霸,凭借家族的关系,早早成为了渑池的警察局长。 他在任内行事暴虐,横行霸道。 在他执政期间,渑池县百姓屡次上诉都未能获得公正处理。 1944年,蒋军豫西的溃退后,他开始借机扩张势力,成立所谓的“豫西游击司令部”,自封为司令。 然而随着乔明礼和张广居的势力,上官子平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 他决定投靠八路军,暂时与其合作。 但上官子平并不真心支持八路军。 根据八路军的政策,所有与敌人合作的部队都必须进行改编,并且派遣八路军干部进行管理和监督。 刘丰被派往担任独立第七旅的政委,负责对上官子平部队的改造。 然而,上官子平无法忍受八路军严格的纪律,尤其是八路军对风月之事的禁令。 正当此时,蒋军向上官子平伸出了橄榄枝。 蒋军希望将其拉拢,并承诺给他高官厚禄。 上官子平决定背叛八路军。 早在1945年,他的部队就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一名团副对一名新婚女子行恶,导致百姓愤怒不已。 上官子平感到自己在八路军的身份变得更加尴尬。 1945年,上官子平选择在渑池县张大池的三区发动袭击,杀害了包括区长岳毓海在内的七人。 仅仅四天后,叛乱全面爆发,波及了渑池、洛宁和陕县等地。 上官指示其手下在实施暴动时尽量避免使用枪支,改用刀和绳子来捆绑并控制八路军人员。 当时八路军的指挥部并未对此事件保持高度警觉。 此时,二分区的十八团刚刚前往宜阳执行剿匪任务,五十九团也在洛宁没有返回,而特务团则还在新安整训。 趁着夜色的掩护,上官子平与其叛乱分子悄然行动。 县委、县府等地遭到突袭,47名干部被捕,其中42人被杀害,财物也被抢掠一空。 尽管五区由于其较强的力量以及靠近二分区司令部的地理优势未遭袭击。 周子涛在陕县也举起了叛旗,向八路军发动了攻击。 周子涛曾是蒋军的军官,后改编为八路军的游击队队长。 然而,他继续与陕县的秦生富暗中勾结,准备实施叛变。 他率部突袭县府,数十名干部死于叛乱。 紧接着,史汉三领导的陕渑抗日独立大队也投向了叛乱分子的一方,32名干部在这次叛变中牺牲。 就在此时,洛宁县的桂吾旅,原为八路军的一支部队,旅长郭连杰和团长王延历、赵连治等人,也纷纷响应叛乱并带领部队投敌。 6月,桂吾旅的叛变令抗日力量受到重创。 尤其是在7月,赵连治再次带兵叛变。 尽管赵连治当时承诺不伤害部队中的八路军干部,但最终还是在行动中展开了杀戮。 桂吾旅剩余部队也在这次变故中瓦解。 整场叛乱持续了将近两个月,涉及的范围涵盖了渑池、洛宁、陕县等地区。 豫西二分区的抗日武装几乎全数丧失。 约80多名干部在这次叛乱中牺牲,包括渑池县的王舟平、张君英等重要领导。 李学先作为当时二分区的副旅长,迅速调集十八团、五十九团和特务团展开复仇。 最终,叛乱分子被击溃,上官子平被迫隐藏在常村寨中。 上官子平最终在龟山结束了他的生命。 此前,他曾命令警卫员执行团政委刘丰的死刑,但因知刘丰为人正直,警卫员最终决定放走他。 刘丰逃离后未能再见此警卫员。 参考文献:[1]刘墨菲.抗日战争末期发生的“豫西事变”[J].档案时空,2013(5):8-11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15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