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女烈士被烟头烫穿锁骨,至死不说秘密,行刑前夜我军炮声已响 审讯室的铁门“哐当“撞开时,毛森手里的烟头正滋滋作响。刀尖挑开染血的衣襟,这个25岁姑娘的锁骨上布满焦黑疤痕。“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特务头子的咆哮震得铁链作响,刘惜芬却把嘴唇咬出了血。 时间倒回1940年厦门博爱医院,白大褂下藏着一颗躁动的心。日本医生对中国伤员的辱骂像针扎在少女心上,当那个腿部中弹的“病人“深夜消失时,刘惜芬第一次尝到了反抗的甜味。后来才知道,她救的竟是地下党员。 九年后的歌舞厅霓虹里,昔日的白衣天使踩着高跟鞋,旗袍开衩处别着微型相机。在国民党军官们举着香槟调笑时,没人注意到她藏在鬓发里的发报机。直到毛森发现保险柜里的文件不翼而飞,这个混迹风月的“红玫瑰“才暴露身份。 9月19日凌晨三点,特务踹开刘家大门时,梳妆台上还摊着没织完的毛线袜。牢房里,烧红的烙铁在皮肤上腾起青烟,竹签扎进指甲缝又拔出来,血水浸透了囚衣。当郭秀治被推进来对视时,她轻轻晃动镣铐:“没这人,他个子高着呢。“ 10月15日深夜,厦门港外炮火映红天际。毛森冲进牢房时,刘惜芬正用血手指在墙上画五角星。刑场后院的枪声响起前,这个爱穿白裙的姑娘突然笑了——她听见了解放军的冲锋号。 十二月的追悼会上,人们发现她藏在诊所药柜夹层的日记本,最后一页写着:“若我死去,请把我的白大褂盖在红旗上。“如今中山路120号墙上,那个永远25岁的笑容仍在提醒我们:黎明前的黑暗里,有人燃烧了整个青春。
喝水勿看,作者笑死在厕所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