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了!美国的大豆,先卖给巴西,然后再从巴西运到中国,而中国的电器先卖给欧盟,接着再从欧盟运到美国,就算中美直接贸易为零,转口贸易也会迅猛发展,除非美国选择闭关锁国,最重要的是,美国老百姓就算去送外卖也不会去工厂打螺丝的! 在阅读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随时留言交流! 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国际贸易现象刷爆了经济圈:美国大豆竟然开始“环游世界”了! 事情是这样的,有美国中西部的农民们发现,直接把大豆卖给中国要被征收25%的关税。 但如果先把大豆运到巴西,让它在巴西港口“洗个澡”、“换身衣服”,摇身一变成了“巴西制造”,再运往中国,虽然多花了15%的运输成本,却省下了25%的关税。 这波操作,简直是让人叹为观止! 更绝的是,一些聪明的美国农业企业干脆在巴西建起了加工厂,大豆到了巴西不是简单地转个码头,而是经过初步加工,摇身一变成了“巴西特产”。 这样不但完美规避了关税,还顺带着在巴西发展起了加工产业。 数据显示,自从中美贸易战开打,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腰斩,但有意思的是,中国的大豆进口总量不减反增。 2024年上半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量同比增长了20%,达到3443万吨,而同期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却锐减50%,仅剩71万吨。 对此,网友们纷纷发表评论,这不就是小学数学题吗?美国大豆+巴西中转=零关税,企业都是人精啊! 这次他们搞贸易战不想赚这个钱,那有的是商家愿意赚,说不定以后这关税战结束了,这模式也改不了了,再想拿回这份钱可难了! 还有网友调侃:“这大豆真成‘环球旅行家’了,坐着游轮到处逛,就是不直接去中国。” 其实仔细想想,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难理解,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供应链早已盘根错节,相互交织。 任何单方面的贸易限制,都会被市场找到“迂回战术”来化解,这就像试图用渔网拦住流水,水总能找到新的路径流向大海。 前面说完了大豆的“环球旅行”,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电器的“欧洲假期”,这出戏演得更是精彩! 有广东的电器制造商们想出了个绝招,先把产品发往荷兰鹿特丹的保税区,在那里换上“欧盟制造”的新包装,然后大摇大摆地进入美国市场。 还有更聪明的企业,直接在墨西哥边境建起了组装厂,把中国制造的零件运过去,只需要拧上“最后一颗螺丝”,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北美产品”,轻松躲过高额关税。 有趣的是,美国想推动制造业回流的计划却遭遇了尴尬,俄亥俄州新建工厂的时薪是32美元,而越南工厂只要3.2美元,更要命的是,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岗位竟然还出现了5%的空缺率,招工难度堪比登天。 而有纽约网友在超市里看到标着“越南制造”的商品时也感叹,管它是哪里造的呢,便宜就行!值得一说的是,最新民调显示,78%的美国消费者都持相似观点。 这下可好,政策制定者的如意算盘被市场的“脚底板”给投了反对票。 这简直就是一场全球‘捉迷藏’大赛,产品在各国之间东躲西藏,最后该去哪还是去哪,而贸易战更像往水里扔石头,激起层层涟漪,但水还是会流向低处。 回头看看这一切,答案其实很简单,在利益驱动下,企业总能找到最优解,除非美国愿意完全闭关锁国,否则这场全球贸易的“躲猫猫”游戏还会继续下去。 毕竟,就连美国人自己也不愿意放弃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去工厂拧螺丝。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绝了!美国的大豆,先卖给巴西,然后再从巴西运到中国,而中国的电器先卖给欧盟,接着
奇希谈趣
2025-04-15 00:19:4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