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美元可能会破坏美国的财政 / 经济学人
美元的霸主地位让美国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和赤字,一旦崩盘,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
看看1990年代的日本,市场危机最严重时出现了“三重跌”:股市暴跌、债券收益率飙升、货币贬值。现在,美国似乎也躲不过这套组合拳。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暂时缓了口气,但“三重跌”还是不请自来。最近,债券和外汇市场的波动尤其让人担忧。从4月1日起,美元对一篮子主要货币的汇率跌了4%以上,同时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涨了0.3个百分点(附图)。
在日本,“三重跌”往往伴随着经济衰退。但如果全球投资者集体抛弃美国资产,损失会更大。毕竟,美元和美国国债是全球的“避险港湾”,整个金融体系都建立在它们安全的假设上。
通常,如果债券收益率因为美国经济强劲而上升,美元会跟着走强。但现在美元却在下跌,这说明投资者开始怀疑美国的经济稳定性。这让人想起2022年英国的“迷你预算”危机,当时特拉斯承诺了不切实际的减税,引发市场动荡。尽管特朗普的关税带来了一些收入,但跟债券收益率上升导致的额外支出相比,这些钱可能只是杯水车薪。
更糟的是,美国的财政状况已经很脆弱。全球对美元和国债的需求让美国能维持远超英国危机时的开支,这种“特权”让美国的预算挥霍无度。联邦政府净债务约占GDP的100%。过去一年,支出比收入多出GDP的7%,光是利息支出就超过了国防预算。未来一年,近9万亿美元(占GDP的30%)的债务需要滚动续借。
现在,这份特权正岌岌可危。特朗普的关税可能给美国经济带来的伤害比其他国家更大。这些政策还暴露了美国决策的随意性。谁能猜到一周后的关税会变成什么样?这种不确定性不只限于经济领域。特朗普威胁要削减批评他的大学的经费、取消与法律对手合作的律所的政府业务,甚至未经听证就把移民送往萨尔瓦多的监狱,这些举动似乎动摇了美国社会的根基。
因此,想象一些糟糕场景不再是天方夜谭:比如,总统试图篡改经济数据,或者剥夺美联储的独立性。眼下就有一个诉讼案可能让后者更容易实现。对一个负责对抗通胀的机构来说,这时机糟透了。经济已经历了多年物价飞涨,关税又可能推高新一轮价格。4月11日,纽约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斯预计今年通胀率将达3.5-4%;密歇根大学的调查显示,消费者预计明年物价将上涨6.7%,创1981年以来最高纪录。
难怪投资者慌了。然而,共和党人还在推动延长并扩大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减税政策,好像美国的信用永远不会出问题。据“负责任联邦预算委员会”(CRFB)数据,4月10日,众议院通过了参议院的预算蓝图,可能在未来十年增加5.8万亿美元赤字。这一金额比特朗普第一任期减税、2020年疫情应对措施以及拜登的刺激和基建法案的总和还要多。为了绕过赤字限制,共和党参议员打算拿“当前政策”做基准,假装早期减税已经永久化。结果只会让债务占GDP的比例雪上加霜。CRFB警告,这比例的增长速度可能翻倍。
市场波动可能会逼特朗普或国会调整政策。4月11日,政府免除了对中国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额外关税。但伤害可能已经造成。近年经济学家警告,过高的特权让借贷成本低廉,诱使美国背上过多债务,使美元体系变得脆弱。一旦冲击到来,它可能像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时美元与黄金脱钩一样,分崩离析。就在一周多前,美元的霸权还看似稳如磐石,这种灾难遥不可及。但特朗普的政策乱局让这种可能性不再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