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克林顿访问中国,有一天他无意中走进一家小卖铺,看到老板还在使用算盘算账时,心中不由得窃喜,殊不知,这个想法让他后悔不已。 克林顿在桂林一家小卖部看到店主用算盘结账,他感到非常好奇,店主告诉他这是中国传统算数工具。 而这让克林顿不免心中窃喜,当时美国已经有先进的计算机来计算,而中国民众竟然还在使用这一串串珠子。 这让克林顿觉得中国还是过去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自己反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忧虑简直是多余。 克林顿哪能想到,这个还在用珠子拨拉数字的国家,20年后会成为全球最大工业国,把美国的制造业逼到墙角? 话说中国申请加入WTO时,美国国内吵得不可开交,反对者担心“中国威胁”,支持者则盯着13亿人口的大市场。 克林顿夹在中间,本来就犹豫,直到1998年访华看到那把算盘,它让美国人集体回忆起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仿佛这个国家永远困在农耕文明里打转。 克林顿心想,这样的对手,就算进了WTO又能翻出什么浪? 更关键的是,美国资本早就盯着中国市场流口水了。 波音公司当时预测,只要中国开放航空市场,未来20年能卖出上千架飞机,沃尔玛、通用汽车这些巨头,做梦都想把生产线搬到中国,享受廉价劳动力。 克林顿背后的财团金主们发话了,“赶紧让中国进来,晚了汤都喝不上!”至于所谓的“产业安全”,在资本逐利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中国加入WTO后,确实兑现了开放市场的承诺,但谁也没想到,这个“世界工厂”的进化速度会这么快。 2001年时,中国出口的还是玩具、纺织品,到2010年就开始卖高铁、光伏组件,2015年,华为5G专利数量超过爱立信,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量占全球60%。 后来美国企业慢慢发现,自己在中国市场赚的钱,最后都被用来反哺中国技术升级了。 最打脸的是制造业岗位问题,克林顿承诺的2000万个岗位没出现,反而有500万美国工人因为中国竞争丢了饭碗。 铁锈带的工厂倒闭潮中,那些曾经支持入世的资本家,转头就成了“中国威胁论”的急先锋。 2016年特朗普竞选时,拿着中国对美贸易逆差的数字大骂“克林顿卖国”,这时候谁还记得当年他们是怎么游说国会的? 克林顿自己也没想到,他眼中的“算盘中国”,其实藏着惊人的爆发力。中国用2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百年工业化道路,背后靠的不只是廉价劳动力,还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当美国还在为5G标准吵得不可开交时,中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当欧洲为碳排放扯皮时,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垄断全球70%的市场。 这些变化,岂是一把算盘能算得出来的? 现在回头看,克林顿的后悔其实折射出美国精英阶层的集体误判。 他们把中国当成可以随意拿捏的“算盘国家”,却忘了这个文明古国骨子里的韧性。
1998年,克林顿访问中国,有一天他无意中走进一家小卖铺,看到老板还在使用算盘算
醉卧桃花眠
2025-04-15 10:23:2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