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的一天夏夜,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副场长王近山和往常一样,在场区内散步。 1964年,尤太忠接到一封来自西华县黄泛区农场的信。信中说,他的老首长王近山被下放到农场当场长,已经在那里呆了几年。尤太忠看到信后百感交集,思绪飘回到了过去与王近山并肩作战的岁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尤太忠曾在鄂豫皖根据地跟随王近山战斗。那时的王近山作战勇猛,所向披靡,被人称为"王疯子"。尤太忠清楚地记得,在一次战斗中,王近山率领部队冲锋陷阵,敌人的炮火如雨点般倾泻而下,但王近山毫不畏惧,带领大家一路冲杀,最终攻下了敌人的阵地。 抗日战争时期,尤太忠与王近山又在八路军129师并肩作战。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王近山依然勇猛无畏。尤太忠记得,在一次战斗中,日军的飞机对他们进行轰炸,但王近山却带领部队巧妙地利用地形隐蔽,最终逃过了一劫。 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六纵队司令员,尤太忠、李德生、肖永银成为他麾下的三大猛将,分别担任16旅、17旅、18旅旅长。在王近山的带领下,他们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让尤太忠没有想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王近山却因为婚姻问题受到了严厉处分。1964年,王近山被撤销军区副司令员职务,开除党籍,最后被发配到西华县的黄泛区农场当场长。 尤太忠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沉重。他知道,王近山虽然在战场上勇猛无畏,但在感情生活上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王近山与原配妻子韩岫岩的婚姻早就出现了问题,两人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尽管王近山受到处分后,不少熟悉他的人都对他避而远之,但尤太忠却始终惦记着自己的老首长。 1969年春,尤太忠作为27军军长,参与南京军区的一系列战略会议。在这期间,他有意与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增进关系。许世友与王近山有着类似的背景和性格,两人在军中都以勇猛直率著称。尤太忠在一次和许世友散步时,巧妙地将话题引向王近山,以此探听许世友的态度。 许世友对王近山的现状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尤太忠见时机成熟,便提出让王近山复出的想法。虽然许世友对此表示支持,但也感到棘手,因为王近山的复出不仅是军事层面的问题,更涉及政治复杂性。尤太忠提议许世友可以在即将举行的北京高层会议上向毛主席提出此事。这个建议引起了许世友的兴趣,他认为这或许是一个改变王近山命运的机会。 在北京的会议上,许世友趁着气氛宽松时刻向毛主席提出了王近山的情况。他详述了王近山的军事才能及其在农场的表现,建议让他重返军队。毛主席在仔细考虑后,同意了这个提议,但也表达了对王近山可能引发的政治敏感性的担忧。 许世友回到南京后,立即着手安排王近山的复出事宜。与此同时,尤太忠则忙于联系王近山的老部下,准备在王近山返回的第一时间组织一个欢迎仪式。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王近山的返回抱有同样的热情。一些人出于政治谨慎,选择保持距离,担心这种联系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尤太忠对此感到失望和愤怒,但他并没有被这些消极态度所动摇。 王近山回归的那天,尤太忠和几位忠诚的老部下在车站等待。当王近山穿着旧军装从车厢中走出时,他显得有些憔悴,但眼中仍闪烁着不屈的光芒。看到旧日战友在凌晨寒风中等待自己,王近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他后来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再次担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 直到1978年,王近山在病榻上的最后时刻,仍然在询问战场的情况,他始终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危。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16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