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求

墟史往事 2025-04-15 15:07:27

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苦思3小时,下达8字命令。众将一听都懵了,彭老总却直呼高明。 1951年初春,朝鲜战场的情势呈现出一幕严峻的变局。美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这位曾向美国人民承诺将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将军,因为战事拖延而面临了美国国会的严厉指责。美国政府对他失去了耐心,决定更换指挥官以挽回局势。 在此关键时刻,麦克阿瑟被替换的消息传遍了战场。接替他的将是李奇微将军,一位在朝鲜战场上已有卓越军事表现的战术家。李奇微的到来,意味着美军将采用新的战略尝试扭转战局。 李奇微在战术上的灵活和精细,使他在联合国军中赢得了“战场之狐”的称号。他曾成功地将战线推至三八线以北,表现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战场局势的敏锐把握。 然而,尽管对方更换了主将,中国人民志愿军依然保持了高涨的士气和战斗力。自从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抵达朝鲜以来,他们已连续取得了四次胜利,尤其是在战事初期,志愿军迅速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仅在到达后的短短六天内便重创美军,使美方损失惨重。 当时,美军的第一师被完全打散。随后,志愿军迎来了大规模的增援,包括第三军团、第九军团和第十九军团,将志愿军的人数增至60万。 在第五次战役的战前动员会上,彭德怀总司令再次鼓舞士气,强调即便在兵力较少时也曾能打败敌人,现在人数增加,胜利应当更加有把握。 然而,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预测始终是其不变的特征。第五次战役的开启,虽然初期双方都十分谨慎,但战事很快就进入了激烈的阶段。这一次,虽然志愿军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但面对新上任的李奇微将军的灵活战术,他们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李奇微担任新任总司令。在战略安排部署时,他深刻记取过往的教训,并计划利用敌军的战术对其进行反击。在一个决定性的战役中,李奇微策划了一场诱敌深入的战术布局,以期望通过精心设计的陷阱,引诱志愿军前锋部队深入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战线,并迅速反击形成包围。 此次战役中,李奇微指挥美军进行了策略性收缩,选择在三八线以南150公里的区域布置主要阵地。他的计划是以对方的战术对其进行反击,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迅速改变战场的局势。 战火一旦爆发,美军的第九军团联合第三军的部分力量,迅速成为战场上的主力军团。他们勇猛无畏地向前冲锋,给予敌军沉重打击。美军的炮火准确无误,连番猛攻,使得敌军丢失了大片阵地,战况一度对美军十分有利。 然而,彭老总很快察觉到了战场上的异常。他注意到敌人撤退的方向和有组织的步伐,怀疑这是一场预谋已久的退撤。进一步观察发现,被击败的敌军并非主要由美国军人构成,这让彭老总更加确信敌人使用了诱饵。 此时的情况已经十分危险,志愿军的前方部队不知不觉中已深入敌军设定的包围圈。彭老总立即下令所有后续部队暂停追击,以避免陷入更深的陷阱。李奇微见计划被识破,虽稍感失策,但他认为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战术目标。 战况急转直下,第三和第九军团已有大量部队被困于包围圈中,甚至包括第九军团的主力。彭老总无奈之下只能在外围焦急等待,他深感责任重大,不能让十万大军陷入绝境。 这场战役的压力令彭老总倍感重负。他开始反思,如果能更加谨慎地了解对手的战术和提前对前线战士进行更多的指导,是否能避免这样的局面。但战场的现实是残酷的,十万大军的安危如悬于线,彭老总面临的抉择异常艰难。 在战役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在北京深夜思考战场形势,他的决策过程中不仅考虑当前的战术需求,更着眼于战略层面的长远布局。在得知前线的不利情况后,毛泽东经过长时间的沉思和权衡,最终做出了一项决定性的指令 —— “放弃救援,以攻代守”。 这八个字简练而深刻,传达给了彭德怀及前线指挥官一个明确的转变信号。这不是真正的放弃前线的战友,而是战术上的一种调整和诱敌深入的策略。通过改变常规的防守姿态,转而采取主动出击,这在战术上迷惑了敌人,打乱了对方的计划,并最终改变了战场的局势。 此战术的实施要求高度的机动性和精确的执行力。志愿军的指挥官们需要快速调整部队配置,重新部署兵力,以确保能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刻发起攻击。彭德怀等将领凭借着与毛泽东的默契,迅速领会了这一战略意图,并精准执行。 结果,这一策略大获成功。志愿军通过突然的攻势,有效地打击了敌军的士气,使其陷入混乱。尤其是在敌军重兵集中的地方,由于未能预料到志愿军的这种突然反击,他们的防线被迅速撕破,大量的火力无法有效发挥,从而使得志愿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占据了优势。

0 阅读:67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