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日军押着张思问等人去磨棒子面,房东老头悄悄告诉他们:“河那边就是苏联

江樵品史 2025-04-15 15:11:07

1943年,日军押着张思问等人去磨棒子面,房东老头悄悄告诉他们:“河那边就是苏联,你们咋不跑呢?再不跑,干完活就被日本人杀了。” 在东北东宁县的小乌蛇沟,日本驻扎着570部队,负责监管一支由中国劳工组成的队伍。这些劳工大多是被俘的中国士兵和无辜的平民,他们的唯一任务是为日本军方修建工事。 劳工们每天都要在严密监视下工作,辛苦地筛沙、搅拌水泥,然后将混合物运送至山顶进行筑墙作业。随着墙体逐渐升高,工事的规模开始显现,暗示着日本人正在修建一座军事防御工事。 劳工们的住宿条件极其简陋,他们被迫住进简易的泥草房内,床铺是两旁的大炕,上面铺着稻草,睡觉时也不敢脱衣,紧紧裹着破旧的军毯。 食物极其单一,除了一些高粱米,基本上就是自制的棒子面窝头。由于附近没有磨碾机,他们甚至需要到村里向百姓借磨粉机碾面,这也成为了他们与外界沟通的稀有机会。 一次,几个劳工去借磨碾机时,村里的老人低声警告他们,之前的劳工在完成任务后,都会被日本兵枪杀,以防泄露秘密。老人的话使劳工们的心情更加沉重,他们知道,自己也许难逃此劫。回到营地后,大家心照不宣,深知若不采取行动,他们可能就此消失无踪。 面对残酷的现实,几名劳工决定不再坐以待毙。陈恩,一名八路军的连长,早已意识到局势的危急,便与另一名劳工王坤商量,策划一场逃脱行动。 他们悄悄联系了其他劳工,决定在9月11日发起行动。为了配合行动的隐秘性,他们设计了暗号,并准备了工具,包括洋镐、铁锹、尖锤和菜刀等,用以防卫或破坏。 1943年9月11日,劳工们完成了一天的辛勤工作,准备收工。按照惯例,翻译官要求大家洗澡,这一安排是为了防止疫病的蔓延。正是在这个看似普通的时刻,陈恩发发出了行动信号。 在昏黄的灯光下,陈恩发和他的同志们开始了悄无声息的行动。翻译官站在一侧,毫无察觉地指挥着劳工们洗浴。 王坤靠近了翻译官,轻手轻脚地走到他的背后,悄然拿起一把尖头锤子,对准翻译官的头部猛地一击。翻译官瞬间倒地,双眼翻白,随即几个战士赶来补上几锤,确保翻译官不再动弹。 与此同时,几名卫兵被迅速解决掉,但行动的动静没有完全消失,警觉的后门岗卫兵听到了异样的声音,立刻用机枪发起了猛烈的扫射。枪声打破了夜的寂静,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陈恩冷静指挥,命令队伍朝外面奔跑。就在此时,一辆敌人的汽车驶近,车上的士兵开始向劳工们逼近。面对突然出现的敌军,劳工们迅速作出反应,转身朝着河边逃去。 一路上,他们抢夺了几支卫兵掉落的步枪,边跑边与敌军进行激烈的反击。机枪的枪声交织成一片,火光在夜幕中闪烁,拉响了紧张的战斗序幕。 然而,敌人的增援迅速逼近,劳工们的逃生之路愈发困难。尽管如此,他们并未放弃,依旧奋力反抗。在混乱的枪火中,他们以坚韧的意志力,争取着每一秒的生存机会。 一路上,他们穿越河流,改变方向躲避敌人的视线。逃亡的过程充满了危险,但最终他们仍然成功翻越了阻挡他们的铁丝网。尽管途中有些人因迷失方向而被日本兵捕捉并杀害,还有人不幸被击毙,但仍有31人成功穿越边境,进入了苏联领土,暂时摆脱了死亡的威胁。 这群劳工在进入苏联境内时,面对边防哨兵的枪口,他们举手示意,表示没有武器。虽然此时他们身心疲惫,但终于在苏联边防的保护下,他们的生命得到了暂时的保障。 然而,代价却是巨大的:在逃亡的过程中,有两人被追击的日本兵击杀,十人则在误入敌阵后被俘,并惨遭杀害。 陈恩这些劳工的逃亡故事,是数百万中国劳工悲惨命运的一部分。许多劳工在日本的强迫劳动下丧命,日军不仅让他们为战争机器提供劳动力,更用冷酷无情的方式抹去了他们的生命。 这些劳工的死亡并未让侵略者感到满足,相反,日本的防线尽管修建得再坚固,最终也未能阻止苏联红军的强大攻势,最终土崩瓦解。

0 阅读:113

猜你喜欢

江樵品史

江樵品史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