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梁小丑”立陶宛,为美鞍前马后,仍遭美国的关税大棒,现在期望东方大国不计前嫌,伸出援助之手。 从2021年起,立陶宛就玩起刀尖跳舞,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如无物,反复的挑衅。 2025年2月,立陶宛外交部更是癞蛤蟆打吹欠,要求中国外交人员限期离境。然而,这一次的挑衅没有任何人捧场。 同一时间,美国对欧盟加征关税,让立陶宛这个欧洲加工厂深陷经济与外交的双重困境。 立陶宛国家不大,贼心不小,一方面,通过扮演“反华急先锋”,换取美国与欧盟的支持;另一方面,又寄望于中国市场的经济利益。“既要又要”的投机心态,导致其陷入两难。 就像2024年立陶宛新政府说的那样。头一天说要缓和关系,第二天就说要中国先“道歉”,天真地认为,依附美国便可“无敌于天下”。却未意识到自身不过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枚棋子。 世界上都知道,立陶宛的挑衅纯属“自我加戏”,根本没有实力表演下去。 一个人口不足300万的小国,高度依赖出口、加工产业,面对中国市场的“NO”,叠加美国对欧盟的关税,是两面不讨好。 收益减少的同时,美国还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国防支出提升至GDP的5%,进一步挤压了欧盟的经济发展。 立陶宛最大的悲剧,在于其赌上国运的“忠诚”并未换来盟友的实质性支持。也印证了一个残酷现实:小国若将自身利益捆绑于大国博弈,其经济命脉便成了任人摆布的筹码。 立陶宛赌上一切,换来一个近乎无限市场的拒绝进场,名义上大哥欧盟以“技术原因”暂停诉讼,效忠得主子的口头支持,除此之外,未能获得任何一点实际的利益。 尤其欧盟的转向耐人寻味,面对美国的关税恐吓,冯德莱恩在达沃斯论坛上公开表示“愿与中国深化关系”,立陶宛看的头痛欲裂,这意味着立陶宛将沦为欧盟合纵连横中对美博弈的牺牲品。 立陶宛的其国内政治精英的低认知,竟然幻想通过挑衅一个五常国家,换取另一个五常国家的青睐,却不知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国际地缘政治博弈中,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小国的“忠诚”只是大国交易的廉价筹码。这个认知同样适用于菲律宾。
一文看懂中美关税战的背后: 简单地说,既然你不准我的商品卖到美国,那么我为什
【7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