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这起“爱情陷阱”堪称教科书级的婚恋诈骗。熊女士与马某同居生子后,马某以“给你一个家”的浪漫承诺,用熊女士名义购房并支付首付,这套操作看似深情实则暗藏杀机。
当马某带着银行工作人员上门办理230万经营贷时,他掏出的假结婚证和熊女士稀里糊涂签下的担保文件,早已将这对“恩爱伴侣”变成诈骗犯与受害人的关系。讽刺的是,这套写在熊女士名下的房产,最终成为马某套取巨额贷款的完美道具,而熊女士不仅要面对人财两空的窘境,更要背负足以压垮普通人的债务。
法律专家指出,马某的行为已构成贷款诈骗罪,根据刑法第193条,诈骗金融机构贷款数额特别巨大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但更值得玩味的是银行的操作漏洞——用假结婚证就能绕过审核发放230万贷款,这种风控形同虚设的放贷标准,简直是在给骗子发邀请函 。
熊女士的遭遇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当爱情遇上精心设计的骗局,房产证上的名字不过是个诱饵,担保合同上的签字才是真正的绞索。 马某的骗术堪称步步为营。先用首付买房获取信任,再以夫妻名义办理经营贷,最后携款消失一气呵成。银行工作人员面对假结婚证竟毫无察觉,这种审核失职与熊女士的轻信同样致命 。
更荒诞的是,当熊女士跪在银行哭诉时,工作人员给出的解决方案竟是“建议卖房还款”,仿佛230万的审核漏洞只需一个弱女子买单 。法律界人士分析,虽然熊女士作为担保人需承担连带责任,但若能证明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存在重大过失,或许能争取部分免责 。
这场闹剧最讽刺之处在于,马某用假结婚证骗贷的行为已涉嫌刑事犯罪,而熊女士与孩子的真实亲子关系,却连张真结婚证都没换来。 眼下熊女士唯一出路是立即报警并聘请专业律师。一方面要追究马某的刑事责任,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追讨损失;另一方面要收集银行审核不力的证据,争取减轻担保责任。
当甜言蜜语遇上房产证和贷款合同,再动人的承诺也需用法律条款来验证。毕竟在骗子眼里,爱情不过是骗取担保的工具,而孩子和债务,才是留给受害者的真实“礼物” 。
傅唐火
女人同样得担责,为自己的贪婪,一推三六九可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