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美国人,不是中国的科学家!”2008年,身为钱学森侄子的钱永健公然否认自己

戴梦维微微 2025-04-15 16:33:00

“我是美国人,不是中国的科学家!”2008年,身为钱学森侄子的钱永健公然否认自己是中国人,他还断言“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 2008年,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为在一项研究上有着重大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这让中国的网友们都很兴奋,纷纷称他是“中国的骄傲”。 但就在大家热烈庆祝的时候,钱永健本人的一句话,却让所有的激情全部冷了下来。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我是美国人,不是中国的科学家。” 这话一出口,网上一片哗然。有网友觉得他“忘祖忘本”,也有人为他说话,觉得他说得没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钱永健出生在纽约,虽然体内流淌着华夏儿女的血脉,但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ABC”。 他的父亲钱成是一位工程师,长期在美国生活和工作,而他的叔叔,是我们熟知的“导弹之父”钱学森,虽然有这层亲属关系,但钱永健的成长过程和中国几乎没有交集。 他从小就在美国接受教育,本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的,博士在英国剑桥大学拿的,之后又回到美国做科研。 他的大部分科研成果,都是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完成的,说白了,他是在美国土生土长、学习、成才的一位科学家。 所以,当国内媒体把他称作“中国科学家”,甚至有人说“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光荣”时,他才会说出那句:“我不是中国科学家,我是美国人。” 很多人一听到“钱永健”这个名字,知道他是钱学森的侄子,自然觉得他应该“跟中国一边儿的”。 再加上他的长相、姓氏、家族背景,怎么看都“像自己人”。 但对钱永健来说,他只是一个有中国血统的美国人,从成长到工作,从教育到科研平台,他的所有经历都扎根在美国。 他拿的是美国护照,发的论文是用英文写的,拿的研究经费是美国政府提供的,他凭什么是“中国科学家”? 这就像一个从小在国外长大的人,突然被“祖籍国”的媒体宣传成“民族英雄”,他自然会感到别扭,甚至要澄清自己的身份。这不是“背叛”,而是对现实的尊重。 钱永健那句“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须来自一个开放的社会”,也让不少人感到刺耳。 有人理解为他在“内涵中国不够开放”,也有人觉得他说的是事实。 什么叫开放社会?简单说,就是一个鼓励自由探索、鼓励质疑权威、允许失败、支持长期科研投入的环境。 在这样的氛围下,科学家不需要总是担心政策变化,不需要为“评职称”而赶论文,也不需要一味追求“短期成果”。 他不是靠“爆发式”成果,而是靠持续、稳定的探索,他自己也说:“科学需要时间,也需要容忍失败的耐心。” 这番话,也正好点中了当时中国科研环境的一些“硬伤”。 与其对钱永健说“你不认祖宗”,不如反过来问一问:为什么钱永健这样的人才,都是在美国成长、成功的? 我们有没有真正打造一个可以让科学家安心搞研究、不为功利所累的科研环境? 说到底,一个国家能不能培养出世界级科学家,靠的不是“血缘”认同,而是制度和环境。 一个科研人员如果整天忙着写项目、跑关系、写材料、评职称,又怎么可能安心做出重大成果? 钱永健本人曾多次表达过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期待,他曾在媒体采访中说,希望中国能成为科学强国,并愿意与中国的科研人员合作。 他并没有否定自己的华人身份,也没有“看不起”中国。 真正成熟的国家,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去理解和尊重这些选择。 与其执着于“你是不是我们的人”,不如踏实地问一句:我们有没有做好准备,让更多的人才愿意成为“我们的人”? 信息来源:时代周报-钱永健: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

0 阅读:54
戴梦维微微

戴梦维微微

戴梦维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