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农大教授为学校霸气裸捐8208万,一分钱都没有给子女留下,当有人担

云端漫步的影舞者 2025-04-15 17:00:49

2020年河南农大教授为学校霸气裸捐8208万,一分钱都没有给子女留下,当有人担心他如何生活时,他总是乐呵着这样回答:“我的退休金花不完!” 2020年初,一条新闻如平地惊雷,在全国各大媒体和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河南农业大学78岁的王泽霖教授向母校捐赠了8208万元,这笔巨款将全部用于建设高水平的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面对如此巨额捐款,许多人不禁发出疑问:这位老教授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的钱从何而来? 更让人惊讶的是,当记者们找到王泽霖时,发现这位"亿万富翁"的日常生活却异常朴素。他住在河南农业大学的老式家属楼里,每天需要爬四层楼梯;他出门坐公交车,平时骑着一辆普通电动自行车上下班;他穿着打了补丁的棉裤,连一套像样的西装都找不出来。 "我整天研究禽畜疾病,衣服常被弄脏,穿得再好看有什么用?"面对校领导提醒他要注意形象、该穿件好西装的善意建议,王教授如此委屈地回应。这种反差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网络上甚至有人称他为"抠门教授"。 然而,正是这位"抠门教授",在不经意间砸出了一个重磅炸弹。8208万元的捐款,简直像是从天而降的惊喜,把所有人都给干懵了。更让人震惊的是,王泽霖夫妇并没有将这件事告诉自己的子女,而是选择默默付出,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大爱无声"。 当人们担心他如此大手笔的捐款后生活会变得拮据时,王教授总是面带微笑地回答:"我和老伴儿每个月的退休金加起来有15000多元,根本花不完!"在他眼中,这笔看似不多的退休金,却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 王教授的女儿王思雨曾真诚地恳求这位年迈的老父亲能不能稍微享受一下生活。但王教授的回答让人动容:"我坚决将资金投入科研项目中,因为我始终认为报效祖国、造福社会的使命大于一切私利。" 有人好奇为何不给子女留点财产,王教授的回答同样掷地有声:"每个人都应该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努力拼搏。"这番话恐怕会让不少"富二代"感到不安,但却体现了一位智者的远见——与其让子女躺平享受,不如鼓励他们自己去奋斗,这才是真正的爱。 谁能想到这位捐出8208万的朴素老人,曾是个靠啃树皮充饥的苏州男孩?1942年,王泽霖出生在江苏苏州的一个贫困家庭。那时的中国还处于战乱之中,老百姓生活极为艰辛。王泽霖家中贫困到连温饱都难以保障,曾经靠啃树皮来填饱肚子。这段艰苦的童年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勤俭节约的种子,即使后来成为亿万富翁,他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 人生的转折始于他的姐夫赵福仁。这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兵,用自己的革命经历深深影响了年幼的王泽霖。父亲常对他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让他立下远大志向——要像姐夫那样为百姓抛头颅洒热血,对国家和老百姓有所贡献。 凭借着这份执着,王泽霖考入了北京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后,他来到山西临汾的兽医院工作,亲身体验到了养殖业的疫病困境。看着那些为家禽疾病发愁的农民,王泽霖意识到仅靠自己所学无法解决这样的大问题。为此,他决心继续深造,于是前往南京农业大学攻读传染病学的免疫监测专业,成为该校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并于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 1984年,王泽霖调到河南农业大学牧医系任教,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他决定自筹资金开展科研工作。从1985年开始,王教授在教书之余,通过办培训班、为农户提供禽病诊疗、化验和养殖服务等方式,利用十年时间积攒了400多万元。获得这笔钱后,他并没有留给自己,而是捐给学校建设新实验室、添置先进设备。 他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要研发一种新药,有时需要5年、8年甚至10年,成功率也不高。为了少走弯路,王泽霖经常亲自下到一线,了解生产中最迫切的需求。他工作起来像个"007",别人休息时他埋头苦干,别人睡觉时他还在冥思苦想。 2005年,王泽霖通过转让5个兽药证书,获得了企业一次性转让费500万元。而这笔钱,他又将其中的155万给予学校,100万捐给中国畜牧医学会禽病学分会,230万用于购置实验室设备。

0 阅读:40
云端漫步的影舞者

云端漫步的影舞者

云端漫步的影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