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货币互换协议,通俗点说就是:中国拿350亿人民币,放到阿根廷,阿根廷拿同等价值的比索放到中国。然后阿根廷用人民币买中国货,中国用比索买阿根廷牛肉。等协议到期以后,双方互换货币归零,这样中阿两国都不需要使用美元,就可以交易了。并不是传说中的阿根廷用比索,换中国的人民币,实际上这样都不吃亏。 中阿货币互换协议的本质,就是中国和阿根廷用本币互相“存押金”,绕开美元做买卖。 这场始于2009年的金融创新,在2025年4月再次引发全球关注——双方将已激活的350亿元人民币(约50亿美元)互换额度延期至2026年年中,为阿根廷动荡的经济注入了关键的稳定器。 这场协议为何让阿根廷如此依赖? 2023年阿根廷通胀率高达211.4%,外汇储备几近枯竭,美元短缺成了国家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 而中阿货币互换协议的存在,让阿根廷能用人民币直接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避免了用美元结算的汇率风险。 数据显示,2023年中阿双边贸易额达173.99亿美元,其中阿根廷牛肉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量的40%以上,这些交易如今都可以用比索和人民币直接完成。 更关键的是,协议允许阿根廷央行在2026年中期前无需偿还已使用的48亿美元,极大缓解了其债务压力。 中国为何愿意“押注”阿根廷? 表面看是350亿人民币的“押金”,实则是中国布局拉美市场的战略棋子。 截至2024年8月,中国已与42个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超4.1万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从2015年的0.8%升至2024年的3.2%。 阿根廷作为拉美第三大经济体,其比索纳入人民币结算体系后,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矿产、基建的成本大幅降低。 例如,阿根廷央行2023年批准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账户后,中资企业在锂矿开采领域的投资同比增长了67%。 美国为何急着搅局? 当阿根廷用人民币偿还27亿美元外债、用比索结算70%的对华贸易时,美国坐不住了。美国国务院拉美问题特使卡罗内公开指责中阿协议是“勒索机制”,要求阿根廷终止合作。 这背后是美元霸权的焦虑——2023年人民币在巴西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升至15%,沙特首次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而阿根廷的选择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合作从不针对第三方,但总有人对美元垄断被打破感到不适”。 这场协议真的“双赢”吗? 从数据看确实如此。阿根廷用人民币进口中国机械设备,中国用比索采购阿根廷牛肉,双方贸易成本降低1.5%-2%,汇率波动风险几乎归零。 但更深层的博弈在于:当阿根廷用人民币购买俄罗斯原油、中国用比索投资非洲基建时,这种“去美元化”的蝴蝶效应正在重塑全球贸易规则。 就像2009年中阿首签协议时,没人想到16年后人民币会成为拉美第二大结算货币。
你敢相信不?阿根廷刚从中国搞到了350亿人民币,结果立马就全花在中国这边了!这笔
【122评论】【253点赞】
一壶浊酒喜相逢
“当阿根廷用人民币购买俄罗斯原油、中国用比索投资非洲基建时”,比索能投资非洲?貌似是南美洲吧
上善若水
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