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英如果活到解放后,军衔会有多高? 项英,这个名字在中共历史上熠熠生辉,却因1941年皖南事变戛然而止,年仅43岁。他是新四军的实际掌舵人,革命资历深厚,战功赫赫。如果他能躲过那场劫难,活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授衔仪式,他的军衔会是啥?元帅,还是大将?这问题让人脑洞大开,毕竟他的履历摆在那儿,跟开国大佬们比都不虚。 项英,1898年5月生于湖北武昌,原名项德隆,家里不算穷也不富,爹在县衙门管账,日子过得下去。他小时候上过小学,后来进了中学,1913年辍学去织布厂当学徒,三年后转正。那时候的工厂,工人累死累活,工资却少得可怜,项英看在眼里,火气憋在心里。1920年,他带头组织布厂工人罢工,领导能力一下就显出来了。次年,他在武汉搞铁路工人俱乐部,忙着给工人争取权益。1922年,经人介绍,他加入共产党,改名项英,从此一头扎进革命。 加入共产党后,项英没闲着。同年10月,他领着汉口扬子江机器厂工人罢工,还赢了,在武汉工人圈子里名声大噪。1923年,他又掺和进京汉铁路大罢工,成了工人运动的骨干。后来,他一步步爬到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上海特别委员会书记的位置,参与过五卅运动,还帮着收回汉口英租界,镇压反叛。国共分裂后,他转入地下,1928年当上江苏省委书记,还在中共六大上进了中央政治局常委,连斯大林都接见过他,送了他一把小手枪,可见地位不低。 1930年,项英被调到中央苏区,干起了苏区中央局代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活儿,跟朱德、毛泽东一块儿搞红军建设。他帮着制定军内制度,扩编部队,连红军誓词都是他亲自起草的。1934年红军长征,他没走,留下来带着队伍在赣粤边打游击,整整三年,条件苦得不行,野菜都吃过不少。国民党围剿来势汹汹,他带着人东躲西藏,硬是撑了下来,保住了苏区的火种,还掩护了主力转移。这段经历,够硬核,战功不是盖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项英被派去组建新四军,成了副军长,还兼着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军长叶挺名气大,但不是党员,党内影响力比不上项英。部队大事小情,叶挺得听项英的,两人意见不合是常事,叶挺甚至一度想撂挑子。从这就能看出来,项英才是新四军的实权人物。1938年,他在皖南指挥反扫荡作战,歼敌好几千,军事能力一点不含糊。要不是1941年皖南事变,他后来的路肯定更宽。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军部在安徽泾县被国民党围攻,项英带着人突围,差点就跑出去了。可惜,他的副官刘厚总起了歹心,为了抢黄金把他杀了,项英就这么倒下了,才43岁。他的死让党内炸了锅,大家都觉得太亏了。陈毅后来接手新四军,要是项英活着,陈毅估计还得排在他后面。 假设项英没牺牲,活到1955年授衔,咱们得看看那时候评军衔的标准:革命资历、战争功绩、党内地位。项英这三样都不差。先说资历,他1922年入党,比好多开国将领都早,中共三大、六大都当过中央委员,六大还进了政治局常委,1931年起在苏区干过中央局代书记、军委代理主席,党内地位杠杠的。战争功绩更不用说,红军时期打基础,长征后守苏区,抗日时建新四军,哪段拿出来都够硬。党内地位也不低,斯大林都认可他,要是活到解放后,军队或政府里肯定有他一席之地。 1955年评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这些人,资历和功绩跟项英差不多。朱德是红军总司令,项英是军委主席,两人搭过班子;彭德怀长征后打百团大战,项英留守苏区也不逊色。新四军虽然后来归陈毅管,但项英要是活着,功劳簿上少不了他的名字。元帅十个名额,他挤进去完全有可能。要是没挤上,十大将里肯定有他,大将里排第一都不意外,毕竟他的资历和贡献甩开后面的人一大截。 跟其他元帅比,项英不虚。林帅打平型关,项英搞新四军;贺龙带队伍起义,项英在苏区苦撑三年。陈毅是新四军 1955年的新星,项英是老大哥,资历更老。跟大将比,像粟裕、黄克诚这些人,功绩很牛,但项英的党内地位和早期贡献更扎实。唯一的短板是他1941年牺牲了,没能打完解放战争。可要是活下来,参加解放战争的可能性很大,他的军衔绝对不会低。 可惜,历史没如果。项英死得太早,皖南事变成了他的终点。他的遗骸后来葬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1990年武昌还给他立了铜像,国家主席杨尚昆题词“项英同志浩气长存”。从纺织工人到革命领袖,他这一辈子没白活。如果他能熬到1955年,元帅军衔真不是梦,甚至可能更进一步,影响新中国的格局。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