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钱学森力推的“接班人”,也是钱老临终前还挂在嘴边的人!美国、英国、俄罗斯试射

浅笑对风吟 2025-04-15 18:57:56

他是钱学森力推的“接班人”,也是钱老临终前还挂在嘴边的人!美国、英国、俄罗斯试射洲际导弹全部失败,唯独他设计的DF-31成功试射,震慑宵小!今年获得“共和国勋章”的四人其一就有他,可他却没有到现场领奖,因为他在今年6月就已经溘然长逝,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 王永志1932年11月生在辽宁昌图县,家里穷得叮当响。那个年代,战乱加上饥荒,普通人活下去都不容易。他小时候家里靠种地糊口,吃不上啥好东西,读书更是个奢望。解放后日子好转了点,他才有机会上学。村里的小学条件简陋,但他特别上进,肯吃苦。1952年,他考上了清华大学航空系,这在当时可是天大的事。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能进清华,靠的是真本事和拼命的劲头。 在清华,他学的是航空,专业课难到爆,但他一点不含糊。1955年,国家选他去莫斯科航空学院深造,专攻火箭导弹设计。那会儿出国学习的机会少得可怜,他能去,说明上面早就看中了他的潜力。在莫斯科,他啃下了俄文教材,钻研导弹技术,1961年拿了个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回国后,他直接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开始跟火箭导弹打交道。 1964年,东风-2号导弹试射成了王永志职业生涯的转折点。第一次试射失败,整个团队压力山大,外界质疑声不断。那时候中国导弹技术刚起步,失败很正常,但谁都不甘心。王永志冷静分析,查出燃料受气候影响膨胀,多出600公斤重量,直接影响发射。他提出在发射前泄掉多余燃料,这个想法很大胆,当时不少人觉得不靠谱。但钱学森听了他的分析,拍板试一次。结果,1964年6月29日,东风-2号成功上天,精准命中目标。这次成功不光打了质疑者的脸,也让王永志在航天圈站稳了脚跟。 钱学森对他刮目相看,从这以后,两人合作越来越深。东风-2号的成功不是运气,是王永志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不服输的性格撑起来的。这事儿也让他成了钱学森眼里的得力助手。 再往后,王永志在DF-31洲际导弹上的贡献更是牛到不行。DF-31是中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弹道导弹,能打到上万公里,精度还高得吓人。那会儿,美国、英国、俄罗斯的洲际导弹试射频频失败,国际上风声鹤唳。王永志带团队硬是顶住压力,搞定了DF-31的设计和试射。导弹成功上天,落地准得没话说,直接把那些小瞧中国的人震住了。 DF-31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王永志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干,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从推进系统到制导技术,每一步都得精益求精。这款导弹后来成了“东风快递”的主力,背后全是王永志的心血。他不爱出风头,但这成果硬是让全世界记住他的名字。 1986年,王永志当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负责长征二号E火箭的研制。这款火箭是为发射大卫星设计的,难度不小。他抓技术、管进度,18个月就搞定首飞,成功率高得让人服气。1992年,他又接了个更大的活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主持神舟飞船的研发。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把杨利伟送上天,中国成了第三个能独立送人上天的国家。这背后,王永志功不可没。 他当总设计师,不是光动嘴皮子。他懂技术,能抓重点,团队遇到瓶颈时,他总能指条明路。神舟五号成功那天,全国沸腾了,但他还是那副低调的样子,继续埋头干活。 钱学森对王永志的信任不是随便来的。两人合作几十年,从东风-2号到后来的大项目,钱学森一直把他当“接班人”培养。晚年,钱学森身体不行了,还老问身边人:“王永志最近干啥呢?”这不是一般的惦记,是对他的能力和人品的认可。王永志也没辜负这份信任,一辈子踏踏实实干事,没半点花架子。 2007年,75岁的他还在主持空间站工程方案讨论。那时候他头发白了,身体也不如以前,但脑子还是那么清楚。他总说,航天这行不能停,得接着往前走。2024年6月11日,他因病去世,享年92岁。走得挺平静,但留下的东西一点不简单。 2024年9月13日,国家追授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这是中国最高荣誉之一。那天颁奖仪式上,他没能在场,但他的名字被写进了历史。今年获勋的四个人里,他是唯一去世的,挺让人唏嘘。不过想想,他一辈子为航天拼尽全力,这勋章实至名归。

0 阅读:0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