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1月17日,路茗茗的父亲路遥逝世,同年,她跟随母亲林达移居北京。之后

牧童的娱论 2025-04-15 19:38:24

1992年11月17日,路茗茗的父亲路遥逝世,同年,她跟随母亲林达移居北京。之后,林达与一位教授结婚,路茗茗也开始在北京读书,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一所大学,学习平面设计专业。   这年黄叶纷飞的初冬,作家路遥在西安的一间病房里走完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终年42岁。   消息传来,文坛一片唏嘘,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西郊火车站,一个十三岁的少女拉着母亲的手,抬头望着灰白的天空,一言不发。   她叫路茗茗,路遥的女儿,这一年,她的世界塌了一半。   在世人眼中,路遥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作家。   他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独自深入陕北的黄土地,在那些渺无人烟的山沟沟里吃窝窝头,和农民同住一炕,用最真实的方式体会平凡人的艰辛生活。   他的灵感是从黄土中刨出来的,他的小说,是用生命熬出来的。   可对于家人来说,他是一个缺席的父亲,是一个常年不归、让家庭捉襟见肘的男人。   林达曾经爱上了这个意气风发、眼中闪着光的青年作家,可爱情终究敌不过现实,当女儿茗茗渐渐长大,家中却连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   路遥将所有积蓄都投入到了写作中,他的《人生》赚不到几个钱,写《平凡的世界》更是七年无稿酬。   家中常年断炊、借债度日,林达扛下了一切,既当母亲又当父亲,既要在单位硬撑着体面,又要在市场上为了几毛钱讨价还价。   她咬牙坚持了许多年,却最终在丈夫一次又一次的“创作出走”中,耗尽了所有耐性。   1992年春,林达带着女儿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投靠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姐姐。   她没有和路遥大吵大闹,只是平静地递上了一纸离婚协议,路遥也并没有挽留,他知道自己没有资格,他太清楚自己这些年在妻子和女儿身上花费的太少了。   从那以后,路茗茗的人生也悄然改变,她随母亲在北京安顿下来,生活虽不富裕,但胜在稳定。   林达后来嫁给了一位温文尔雅的大学教授,对茗茗也关爱有加,尽可能给她营造一个完整的家。   可在茗茗心中,那个破碎的原生家庭始终像一根刺,无声地存在着。   高中毕业那年,茗茗坚定地选择了平面设计专业,不是为了时髦,不是为了好找工作,而是因为她一直记得,父亲那个厚厚的手稿本子上,每一页都凌乱却工整。   她想为父亲重新装订一部更完整、更体面的《平凡的世界》,这是她的初心。   大学四年,她像父亲那样刻苦,每一门专业课她都用心去学,每一份作品都精心打磨,同学都说她沉稳、执拗、安静得像一块石头。   路茗茗只是一味摇头,她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又不该做些什么。   而就在她毕业后不久,路茗茗在市场上发现了父亲的著作居然被两个不知名的出版社出版了。   这无疑是对自己父亲最大的不尊重,也是无视法律的做法。   经过一番调查,她才知道这都是自己母亲的手笔,林达作为第一继承人,默许了这一行为。   这让路茗茗根本没办法接受,一个在父亲最艰难时刻选择离开的女人,现在要以“遗孀”的名义来继承属于父亲的荣耀。   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和法律咨询,路茗茗决定起诉亲生母亲林达,争夺路遥的作品版权归属。   法庭上,她第一次公开表达了内心深埋多年的愤怒与伤痛。   “我母亲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但她不是一个能与父亲共苦的伴侣。父亲一生清贫,为了创作放弃了太多。   他的作品,他的尊严,不该在他死后成为别人的工具。作为他唯一的女儿,我要为他争回应得的尊重。”   这场诉讼持续了半年多,最后法院判决路遥作品的完整版权归其亲生女儿路茗茗所有,林达自动放弃继承权。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寂寞路遥:临终前,最亲的人都离他远去)  

0 阅读:33

猜你喜欢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