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辽西人公孙瓒在令支招募了十二个勇士,组建了一支由十二人的骑兵队。这些骑

酸酸甜甜小苏 2025-04-15 23:46:49

东汉末年,辽西人公孙瓒在令支招募了十二个勇士,组建了一支由十二人的骑兵队。这些骑兵清一色白色战袍、白马、银枪。被人称为“白马义从。” 界桥之战的惨状让人难以忘怀。公元192年,血染的战场上,那些曾经威风凛凛的白马义从,此刻却如折翼的白鹤,倒在了千张强弩之下。他们的白色战袍被鲜血染红,骏马的嘶鸣声中混杂着伤兵的呻吟。这支曾让胡人闻风丧胆的骑兵队,怎会在一场战役中几乎覆灭? 要理解这段悲剧,我们需要回到几年前公孙瓒的崛起之路。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虽出身贵族,但因母亲地位卑贱,他的起点并不高,只是一名郡中小吏。然而上天给了他出众的资质:相貌俊美,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凭借这些天赋,他逐渐得到涿郡太守的赏识,为日后的崛起打下基础。 边塞的烽火磨砺了公孙瓒的性格和军事才能。担任辽东属国长史期间,有一次他外出巡边,身边仅有数十骑,不料与数百鲜卑骑兵遭遇。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常人定会选择撤退,但公孙瓒却说:"今不冲之,则死尽矣"。他率先策马冲向敌阵,手执长矛,如入无人之境,杀伤鲜卑数十人。虽然己方损失过半,但最终竟然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这一战后,鲜卑人对他心生畏惧,不敢轻易入塞。 更为惊人的是公孙瓒追击叛乱者张纯的经历。张纯败逃后投入鲜卑部落,公孙瓒不顾危险,率军深入追击。结果被鲜卑人团团围困达二百余日。在这段艰难时期,他们先是粮尽食马,马尽后甚至煮弩楯充饥,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意志力。即使在如此险境,公孙瓒仍组织部队顽强抵抗,直到敌人也粮尽疲乏退兵,才得以脱险。 正是在与胡人长期交战的过程中,公孙瓒深刻认识到精锐骑兵的重要性。他发现,在北方开阔地带的战斗中,一支机动性强、战斗力高的骑兵往往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于是,他精心挑选了一批骁勇善射的勇士,起初只有十二人,组成了白马义从的前身。这些骑士全部身着白色战袍,骑乘白马,手持银枪,在战场上如同一道白色闪电,所向披靡。 随着战功累积,这支队伍不断扩充,最终发展成为三千精骑的强大骑兵部队。他们在入队时高呼:"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这句誓言成为白马义从精神的象征,也赢得了"义从"这个名号。 公元191年,北方大地上黄巾军再次掀起波澜。这次聚集的黄巾军多达三十万人,准备攻打渤海郡,意图与黑山军会师。面对如此庞大的敌军,袁绍选择退缩观望,而公孙瓒却主动请战。他率领包括白马义从在内的二万步骑兵,与敌人展开激烈厮杀。 战斗中,白马义从如同一把锋利的尖刀,在黄巾军中纵横驰骋。他们身着白甲,胯下白马飞奔,手中利刃闪烁寒光,所到之处敌人溃不成军。最终,公孙瓒军先是斩首三万,随后又斩首无数、俘虏七万,一举击溃了三十万黄巾军。这场辉煌的胜利让公孙瓒威名大震,朝廷加封他为奋武将军、蓟侯,正式确立了他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得胜归来的公孙瓒意气风发,自封严纲为冀州牧,田楷为青州牧,单经为兖州牧,并为各地配置郡守县令。在当时群雄并起的北方,公孙瓒已然成为实力最强的军阀之一,而白马义从则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兵器。 然而,成也骄傲,败也骄傲。公元192年,公孙瓒上书朝廷,列举袁绍十大罪状,率军挥师南下,与袁绍在界桥展开决战。当时,公孙瓒拥有二万步兵,一万骑兵,其中包括三千白马义从精锐。而袁绍的兵力虽然较少,但他早有准备,安排了一位善于对付骑兵的将领麴义。 麴义曾在凉州与羌人作战,还与南匈奴多次交锋,精通对付骑兵的战术。他率领八百精兵在前,左右布置了千张强弩,这是一个简单却致命的陷阱。当年的汉朝强弩威力惊人,比如大黄弩强度可达十石,射程能达四百米左右,是对付骑兵的利器。 公孙瓒看到袁绍兵少,轻敌冒进,命令骑兵发起冲锋。白马义从如往常一样,整齐划一地向敌阵冲去,他们预想的是又一场辉煌胜利的开始。然而,当他们靠近敌阵仅数十步时,伏在盾牌下的麴义军突然跳起,向他们砍杀过来。同时,两侧的千张强弩齐发,密集的箭雨覆盖了整个战场。 强弩之下,白马无力回天。白色战袍被染成了鲜红色,洁白的战马一匹接一匹倒下。这支曾让胡人闻风丧胆的精锐骑兵,在简单的战术面前几乎全军覆没。赵云也在这场战役中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惨败。公孙瓒军陷入一片混乱,步骑争相逃命,麴义乘胜追击,甚至擒杀了冀州刺史严纲。

0 阅读:88
酸酸甜甜小苏

酸酸甜甜小苏

酸酸甜甜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