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一天,家住河南三门峡的村民张占鳌,在附近的河边打捞鱼虾时,结果竟发现河底的鹅卵石之间,赫然卡着一块鸡蛋大的黄色石头,而且在阳光下,隐约还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1988年的一天,家住河南三门峡的村民张占鳌在附近的河边打捞鱼虾时,偶然发现河底的鹅卵石间卡着一块鸡蛋大的黄色石头。这石头在阳光下隐约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乍一看像是普通石头,可那光芒又让人觉得不简单。这是啥玩意儿?值不值钱?张占鳌心里直犯嘀咕。 张占鳌是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三门峡农民,靠着河边打鱼摸虾过日子。那天他跟往常一样下河干活,手在河底一摸,碰到了块硬邦邦的东西。捞上来一看,是块鸡蛋大小的黄色石头,颜色有点像黄铜,但比黄铜亮堂,尤其晒着太阳时,那光芒晃得人眼花。他当时也没多想,就是觉得稀奇,顺手揣兜里带回家了。毕竟,谁能想到河底能藏着啥宝贝呢? 回到家,他把石头拿出来给老婆看。老婆瞅了两眼,说可能是块黄铜疙瘩,没啥大用。第二天,村里人听说了这事,陆陆续续过来瞧热闹。有说这是矿石的,有说就是块破石头没啥稀奇的,还有人开玩笑说不定是金子。张占鳌听着这些议论,心里也开始犯迷糊。村里人见识都不多,谁也说不出个准话。可这石头确实跟普通鹅卵石不一样,那光芒总让人觉得有点玄乎。没过几天,村里几个自称是收藏家的人找上门,说愿意出几百块钱买这石头。这下张占鳌更懵了,几百块在1988年可不是小数目,他有点动心了。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他侄子张五明站了出来。张五明那时候刚从县城回来,多少有点见识。他说这石头看着不简单,别急着卖,得找个明白人看看。他主动提出把石头带到县里找人鉴定。张占鳌想想也对,就把石头交给了侄子。几天后,张五明回来,带回的消息让全家都傻了眼:这不是普通石头,而是狗头金,含金量高达93%,特别稀罕。那一刻,张占鳌才意识到,自己捡到的不是块破石头,而是个真家伙。 狗头金这东西,说白了就是天然形成的金块,表面看着像石头,但里面全是金子。专家说,这种东西在自然界里特别少见,能长到鸡蛋大小的更是凤毛麟角。鉴定机构那边用专业设备测了半天,确认这块狗头金不仅纯度高,重量也不轻,按当时的市场价,值好几万块钱。专家还科普了一下,说狗头金一般是河水冲刷矿脉时留下的,河南这地儿能出这种东西,纯属运气爆棚。张占鳌听完这些,心里既激动又有点慌,毕竟他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 消息传开后,村里炸了锅。有人羡慕得不行,说张占鳌这是撞大运了;也有人酸溜溜地说,早知道自己也去河边摸摸看。没多久,几个专家专程从省里赶过来,找到张占鳌。他们说,这块狗头金不光值钱,还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能帮着研究河南的地质历史。他们希望张占鳌能把这块石头捐给博物馆,给后人留个念想。专家态度很诚恳,还说这东西放博物馆比卖给私人强多了,至少能让更多人知道它的来历。 张占鳌开始没吱声。他是老实人,平时连鸡都不敢多卖一只,这回面对这么大的事,心里真是七上八下。他也想过卖了石头换钱,毕竟家里日子紧巴,几个孩子上学都费劲。可专家的话又让他觉得有点道理,这石头要是真能帮上啥忙,捐出去也不亏。家里人意见也不统一,老婆觉得卖了实在,侄子张五明却支持捐,说这事干得漂亮,以后村里人都得夸他。 纠结了好几天,张占鳌最后拍了板,决定把狗头金捐出去。他跟专家说得很明白,不要一分钱,也不图啥回报,就是觉得这东西既然是河里捡的,留给大伙儿看看也好。专家特别感动,说张占鳌这觉悟真不一般。后来,这块狗头金被送到了河南地质博物馆,成了那儿的镇馆之宝。据说好多游客专门跑去看这块石头,顺便听听张占鳌的故事。 这事过后,张占鳌的生活其实没啥大变化。他还是那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天天照旧下河摸鱼虾。村里人提起他,有时候夸他大度,有时候也说他傻乎乎,换成别人早卖了发财了。可张占鳌自己倒挺坦然,说这辈子能捡到这东西,已经够本了,钱多钱少没啥大不了。博物馆那边后来还给他发了张荣誉证书,他挂在家里墙上,偶尔跟孙子讲讲那块石头的来历。 专家后来研究这块狗头金,发现它确实有点来头。河南三门峡那片地方,历史上就是黄金产区,虽然产量不高,但偶尔出点稀罕货也不奇怪。这块狗头金的出现,算是给地质学家提了个醒,说不定附近还有没挖出来的金脉。不过对张占鳌来说,这些高深的学问跟他没啥关系,他也就是运气好,赶上了这么一出。
有钱不敢花?2010年,河南安阳的一对农民夫妇一年挣了一个亿,但是却不敢花,反而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