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没有悬念,三年之后,能够存活下去的手机品牌,只有小米和华为,我国的手机市场将出现双雄争霸的局面,至于谁是第三第四,已经不重要了。 但是小米要想超越华为,不是说没有可能,但是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小米主要走的是营销路线,而华为走的是技术路线。 从短期来看,强大的营销能力能够带来巨大的流量,提高销售额,但是从长远来看,只有强大的技术力量,才能穿越周期,屹立不倒。 下面看一组数据: 3月数据显示,小米以324.37万台激活量(17.98%份额)首次超越华为(322.96万台),两者差距仅1.42万台。 这一成绩背后,是小米“高端化+生态闭环”战略的成效:旗舰机型小米15系列凭借6499元起售价和屏下指纹、长焦镜头等差异化创新,累计激活量突破393万台,首次超越华为Mate70系列。而华为受供应链限制,Mate70系列长期缺货,仅顶配版有现货,高端用户支撑有限。 技术底蕴VS生态扩张 华为的核心优势仍在技术壁垒:麒麟芯片、鸿蒙系统(用户超8亿)和5G专利构筑护城河,2023年研发投入高达1647亿,是小米(191亿)的8.6倍。 而小米则以“硬件+生态”绑定用户,8亿智能设备构建的“米家宇宙”显著提升黏性,红米K80系列更以1999元起售价横扫中端市场,被称为“千元机焊门员”。 短期看,小米凭借渠道下沉(1.5万家门店)和性价比策略增速迅猛,但过度依赖高通芯片和营销驱动的模式存隐忧。 华为则凭借技术沉淀和政策红利(如国产替代浪潮)后劲十足,Mate70系列预计全年销量将破千万。 小米和华为的竞争,不仅是销量之争,更是“工程师思维”与“互联网营销”的终极碰撞。 小米登顶是国产技术崛起的里程碑,但华为的深水区技术突破,才是中国智造走向全球的关键。
荣耀Power感觉就是给外卖小哥量身定制的,要性能没性能(骁龙7gen3)、要影
【1评论】【1点赞】
万古青天一株莲
第三方优化系统先是偷魅族M8UI改个字,再找谷歌代工的纯贴牌机,还有什么技术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