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平准基金队伍有进一步扩容的必要

新浪财经 2025-04-16 08:51:43

日前,中央汇金公司以答记者问的形式,表示其是资本市场的“国家队”,发挥着类“平准基金”的作用。中央汇金公司的表态,对于稳定市场情绪,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等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是不容置疑的。个人以为,基于资本市场的现状,类平准基金队伍有进一步扩容的必要。

所谓平准基金,也称干预基金,是政府部门通过特定机构,并以法定方式建立的证券投资基金,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在股票市场的逆向操作,抑制市场的非理性波动,从而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目的。而截至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并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平准基金。

不过,对于平准基金,A股市场投资者其实并不陌生。在市场出现的少数几次大幅下挫行情中,不乏有呼吁建立中国平准基金的声音出现。但市场的呼吁归呼吁,现实归现实,A股市场没有建立平准基金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沪深市场虽然诞生的时间只有30多年,但期间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的现象则出现多次。像上证指数曾从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几乎一气呵成般下跌至1994年7月29日的325点,期间指数跌幅近八成,投资者的损失是不言而喻的;再如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后,上证指数曾从历史性高点6124点下跌至1664点,下跌幅度达73%,高点低间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许多个股跌得面目全非;还有2015年“疯牛”行情后的股市暴跌,短期内指数跌幅巨大,并且由于大量融资盘抛售导致市场出现“多杀多”的惨烈一幕。不仅严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也导致整个市场无所大伤,至今也没有恢复。

事实上,上述三次股市大跌,监管部门都有不同程度的出手。比如1994年推出了“三大救市政策”,股市应声而起;金融危机后,我国推出了4万亿基建计划,股市也开始走稳,上证指数也走出翻番行情;2015年的暴跌行情发生后,中证金融公司携2万亿元资金进场救市,其也因之出现在多家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中。

客观上讲,2015年中证金融公司就扮演了平准基金的角色。很难想像,如果当年没有中证金融公司的2万亿资金进场,股市会跌成什么样子。实际上,即使是在10年后的2025年,中证金融公司仍然持有当年买入的巨额股份,并没有选择套现或退出。也就意味着,10年来,中证金融公司在维护市场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境外市场,平准基金入场干预股市早已不是什么新闻。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都曾设立平准基金,其平准基金也都曾入市干预。比如2020年出现疫情后,日本、韩国股市都出现暴跌,其平准基金也纷纷进场救市。像日本股市企稳后,不断向上拓展空间,并在2024年7月份还创出历史性高点。

与境外许多国家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不同,我国市场中的散户投资者占据绝对的比例。这不仅体现在每年的成交金额上,更体现在投资者结构上。散户占主导的市场,注定容易引发“羊群效应”。股市上涨盲目高位抢筹,股市大跌盲目抛售。这不仅导致市场波动较大,更容易引发市场的不稳定。因此,我国市场建立平准基金,既有必要性,也有客观的现实需求。

虽然《金融稳定法》为资本市场建立平准基金预留了“口子”,但在市场没有建立平准基金的背景下,由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着类“平准基金”的作用,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中央汇金公司背后有央行的强力支持,在资金方面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但是,仅仅只有中央汇金公司一家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个人以为又是远远不够的。就像中证金融公司一样,自2015年入市后,已成为多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如果只有中央汇金公司一家发挥类平准基金的作用,中央汇金公司持股,将可能重现中证金融公司的一幕。个人以为,这不仅可能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合理,也有可能造成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

基于此,个人建议,除了中央汇金公司外,类平准基金的队伍有必要进一步扩容。像央企投资企业、地方国资投资平台、险资等,都应在股市出现非理性暴跌时,扮演平准基金的角色,以维护市场的稳定。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