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了”,清明节,女孩上山祭拜爷爷,结果在来到爷爷坟前的时候,发现坟头上长满了痛经草,女孩顿时跪地痛哭,原来女孩一直有痛经的毛病,没想到爷爷去世了还不忘疼爱孙女,网友:“科学解决不了事情,亲情可以解决。”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常态,亲人的离世对于被留下的人来说总是痛苦的。可有时候亲人虽然离开了,但却从没把爱带走。 “乖孙女,喝了就不疼了,阿爷试过好多遍的。”小林轻抚着那些益母草,此刻她的耳边似乎又出现了爷爷那轻哄的声音。 这种在当地被称为“痛经草”的植物,曾是她少女时期缓解生理痛的“救命药”。 可如今这种草却布满了爷爷的坟头。 记忆突然倒带回十二岁那个闷热的夏天。初潮带来的剧痛让小林蜷缩在竹席上发抖,爷爷看见后什么都没说,顶着正午毒日头翻了三座山头,采回的正是这种开着紫色碎花的野草。 老人用布满裂口的手掌小心滤出褐绿色药汁,温柔的哄她喝下去。 去年冬天,她被痛经折磨得整夜难眠时,还对着爷爷的遗照念叨:“要是您还在,肯定又去给我找草药了。” 不知道这个声音是不是传到了遥远天上,让爷爷听见了。 今年清明节的时候,小林像往常一般上山祭拜爷爷。 一年没来,爷爷的坟头已经被杂草覆盖了,但小林却感觉那好像不是普通的杂草。 “这难道是……”小林颤抖着掐下一截茎叶揉碎,浓烈的草木腥气,混着薄荷般的清凉直冲鼻腔,这竟然是益母草。 益母草自古被收录于《本草纲目》,它的调节经期的功效确实有科学依据。 她环顾周围的坟头,惊诧的发现竟然只有爷爷的坟头长有这种草。 痛经草的叶子在风中微微的颤动,仿佛是爷爷在无声的回应她:“喝了就不痛了。” 这场看似玄妙的“祖孙对话”,揭开那层的神秘面纱,实则埋藏着自然与情感的巧合。 湖南春季充沛的雨水和酸性红壤,恰是益母草最钟爱的生长环境。 坟头因每年祭扫翻土,形成松软苗床,加上鸟类携带草籽,自然长成一片“药田”。 但对小林来说,这些解释远远不及情感冲击来的真实,那每一株草都像爷爷从黄土深处伸出的安抚的手。 爷爷从小最疼爱的就是她,他总是极尽所能的给孙女自己最好的东西。 如今爷爷离开了,但好像却用另一种方式继续爱着她。 这场发生在湘西山野的“巧合”,却反映了中国乡土社会特有的生死哲学。 那些长眠的先人化作春日的映山红、秋夜的流萤,或是坟前的一株药草,继续履行着未尽的牵挂。 这种认知或许并不符合现代科学,但却构建出独特的情感修复系统。当止痛药无法遏制住痛经的时候,至少还有漫山遍野的益母草替爷爷说着“我在”。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人在哀伤时易将随机事件赋予特殊意义,当强烈的思念撞上特定场景,大脑会自主编织因果链来缓解情感创伤。 正如小林所见,坟头的痛经草既是生态规律的产物,也是亲情执念的载体。 而这件事也引发了两极讨论。有人质疑“封建迷信”,但更多声音认为:“允许科学与温情共存,才是对人性最大的尊重。” 正如量子物理学家玻尔所言:“生命的答案不仅存在于显微镜下,也存在于眼泪中。” 下山时,小林特意踩着带草籽的泥土离开。她想着:“明年这些草会长得更旺吧?”就像爷爷的爱,从来不会真正离开。 你经历过类似“自然传递思念”的巧合吗? 信源: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大参考》e
智者不言,言者不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