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0日,黄帅在北京朝阳医院因病去世,现在的人对她并不了解,但五六十年代的人都知道,她是无人不知的“反潮流小英雄”。 1973年的北京城还笼罩在特殊年代的气息里,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二班的教室中,这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只有12岁的黄帅会在不久后,掀起一场震动全国的浪潮。 9月7日,班上一个男同学因为上课走神被班主任齐鸿儒当众训斥。老师那句“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让黄帅心里咯噔一下。 回家后,她翻开日记本写下自己的看法:“老师应该耐心帮助同学,不该说这种话。”这本是孩子天真的想法,可日记交上去后,班主任的脸瞬间铁青。 他拍着桌子说黄帅“拆老师的台”,号召全班孤立她。接下来的2个月,黄帅成了教室里的透明人,同学们躲着她走,连交作业都绕开她的座位。 小姑娘受不了这种委屈,偷偷给《北京日报》写了封六百多字的信。她本想着报社能帮忙调解矛盾,哪知道这封信落进了谢静宜手里。 没过几天,《北京日报》把日记摘抄登在头版,还加了火药味十足的编者按。《人民日报》紧接着全文转载,一夜之间,全国都知道有个敢和老师叫板的小学生。 街头的广播车天天喊着“学习黄帅反潮流”,教室墙上贴满“砸烂师道尊严”的标语。 黄帅懵懵懂懂地成了风云人物,可她的日子反倒更苦了——父亲突然被关进监狱,母亲整日以泪洗面,9岁的妹妹吓得躲在被窝里哭。 挨过最难的几年,黄帅咬着牙考上北京工业大学,入学那天,她攥着胡耀邦亲自批示的录取通知书,生怕再出岔子。 大学四年,她白天泡图书馆,晚上偷偷给中央写信替父亲申冤。1984年毕业分到计算机研究所,别人都以为她该踏实过日子了,她却收拾行李跑去日本留学。 在东京大学啃了7年书本,拿到硕士学位那年,儿子刚满周岁。有人劝她留在国外,她摇摇头:“我爸当年冤屈都能平反,国家总会变好的。” 1998年,黄帅带着满箱子书回到北京,出版社给她留了编辑的职位,每天校对着油墨味的稿纸,她常常想起小时候那本惹祸的日记。 有同事问起往事,她只是笑笑:“那时候懂什么呀,就想着老师别凶同学。” 2017年病重住院时,老同学们来探望,说起当年班主任齐鸿儒后来调到史家胡同小学,退休后还带学生去颐和园春游,黄帅轻轻说了句:“齐老师那年也才二十出头。” 12月10日清晨,朝阳医院的走廊安静得出奇,57岁的黄帅合上眼睛时,床头柜上摆着最新版的语文教材,里面删掉了所有体罚相关的内容。 她不知道,当年那封孩子气的信,早被收进教育改革的档案里,她更不知道,现在的学生在作文里写:“黄帅阿姨教会我们,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
2017年12月10日,黄帅在北京朝阳医院因病去世,现在的人对她并不了解,但五六
寒梅傲骨雪中情
2025-04-16 11:21:01
0
阅读:60
用户10xxx41
可怜的孩子,可惜了一生如此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