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筹拍电影版《鹿鼎记》的时候,导演王晶想到的第一男主角人选其实并不是周星驰,但选来选去,这一角色最终落到了周星驰的头上,让他造就了难以被超越的“韦小宝”。 对于其他人而言,1992年只是一个普通的年份,可对香港影坛和周星驰来说,这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 因为,香港的十五大卖座影片中,周星驰就独占七个,且前5名都被他一人给包揽了,顿时轰动了圈内圈外。 凭此,周星驰彻底火起来,迎来了自己的喜剧时代。 为了怀念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无数影迷将这一年视为“周星驰年”,而周星驰的“星仔”称号也升格成了“星爷”。 在最卖座的前5名中,排在第一的《审死官》和第二的《家有喜事》基本没有多少“周氏喜剧”成分,可排第三的《鹿鼎记》却很特殊,有许多的周星驰无厘头影子。 作为导演的王晶曾透露,《鹿鼎记》拍摄的时候,周星驰也参与了不少指挥,给出了许多的点子,这才让电影造成极大的轰动。 比如,影片里出现的脚插鼻孔的这一段,点子虽然是王晶想出来的,但真正实施的时候,周星驰不仅积极配合,还给出了很多的辅助意见,由此才顺利拍摄下去。他们可谓是配合极为默契。 也难怪,当一个鬼马导演遇上一个无厘头天才的时候,他们的合作肯定是相当出彩的。《鹿鼎记》能取得4000多万元的票房,就是很好的证明。 只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在筹拍《鹿鼎记》时,王晶想到的“韦小宝”扮演者其实并不是周星驰,而是周星驰的好朋友梁朝伟。 早在1984年,刚二十几岁的梁朝伟就出演了电视剧版《鹿鼎记》,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一些人甚至认为,除了梁朝伟之外,别人再也不能扮演“韦小宝”一角了,能超越他的人还没有出生。 也许是市场使然,又或许是梁朝伟也给王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选择的时候,王晶才想到梁朝伟,而不是刚刚崭露头角的周星驰。 当王晶带着满满的诚意找到梁朝伟时,梁朝伟拒绝了他,表示要发展新的戏路,不想固定在以往的表演形式上。 被梁朝伟推脱之后,王晶找到了周星驰。刚接到剧本,周星驰感觉很适合自己,所以接了下来。 其实,当时的周星驰也没有多大的信心。毕竟梁朝伟的版本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要想突破固有的形象,造就一段属于自己的经典,那得下足功夫。 据说,为了确认自己是否符合扮演韦小宝一角,周星驰还曾请教过《鹿鼎记》的原创作者金庸先生。 金庸很满意周星驰,没有多说什么,只给出了几个字:“不做第二人选!” 带着这一份认可,周星驰放开了表演,将小说中韦小宝的痞气、帅气和古灵精怪等表演得淋漓尽致,让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 话说回来,如果梁朝伟出演电影版《鹿鼎记》,那效果又是如何呢?
周星驰主演电影票房排行。
【7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