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身为鄂东独立团团长的张体学只身一人侦查,被日军发现后下令追捕,就在生死存亡之际,突然有个老农拦住他,直接一脚把他踹进了水田里。 1940年,抗日烽火正浓,鄂东独立团团长张体学孤身潜入敌区侦查,却不料被日军发现,追杀声紧随其后。生死一线间,一个老农突然出现,毫不犹豫一脚将他踹进水田。 张体学1915年出生在河南光山县一个穷苦人家,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他跟着父亲学炸油条、烙烧饼,干活养家。虽说日子苦,他还是挤出时间在私塾读了两年书,认识几个字,明白点道理,这为他后来走上革命路打下点基础。1932年,他在潢光战役里帮红军打仗,干得漂亮,之后加入共青团,很快转成共产主义党员,正式参加红军。从那时候起,他一头扎进革命,跟着队伍走长征,扛过枪打过仗,经历抗日战争的炮火,硬是凭着胆识和信念熬了出来。 到1940年,张体学已经混成了鄂东独立团的团长。这不是个轻松的活儿,当时鄂东地区日军占着优势,独立团物资少得可怜,枪支弹药都不够用,想跟装备精良的日军硬碰硬根本没戏。张体学心里急啊,天天琢磨怎么搞点装备回来。有一天,警卫员提到附近新建了个日军炮楼,里面可能有不少军火。这消息让他眼睛一亮,但炮楼守得严实,情况不清楚,他决定自己去摸底。 张体学这人胆子大,决定亲自上阵。为了不露馅,他脱下军装,换上粗布衣,挑着一担柴火,手揣短枪,带上望远镜,装成卖柴的农夫。路上遇到日伪军盘查,他低头赔笑,用乡音应付过去,伪军没多想就放行了。他顺利到了炮楼附近,找了个小山坡藏起来,趴在那儿观察岗哨和工事,一边看一边记。就在他准备撤的时候,手一抖,望远镜掉地上,镜片反光被日军哨兵逮个正着。 日军一嗓子“有人”,机枪就响了,子弹嗖嗖往山坡上招呼。张体学反应快,滚进草丛躲过一劫,撒腿就跑。日军在后面紧追,他钻进稻田,泥泞拖慢了脚步,眼看就要被追上。就在这节骨眼上,田边一个老农冲过来,二话不说一脚把他踹进水田。紧接着老农跳下来,骑在他身上挥拳就打,嘴里还嚷嚷,像是在骂偷懒的帮工。追来的日军站在田埂上看热闹,见俩人扭成一团,满身泥,分不清谁是谁,以为是乡里人吵架,乐了一会儿就走了。 日军走远后,老农停下手,扶起张体学,低声喊“张团长”。原来这老农不是普通人,而是地下党员,接到上级指示来接应。张体学出发后,部队担心他出事,把情况报了上去,上级派人盯着。这位同志见他被追得没路跑,急中生智,演了这么一出戏,用假打掩护他脱险。这事儿听着像电影,但真真切切发生在1940年的鄂东,展现了军民一条心的默契。 张体学脱险后,带着侦查来的情报,组织了几次突袭,缴了日军的武器,总算缓解了装备短缺的压力。他继续带着独立团在敌后搞乱日伪军,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这段经历不光是他个人的传奇,也是抗战时期老百姓和部队互相帮衬的一个缩影。 1941年,张体学升任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政治委员,后来又当了第五军分区司令员,指挥作战越来越有章法。解放战争里,他干了不少要紧的活儿,参与了好几场关键战役,军事才能显露无疑。新中国成立后,他没闲着,转去地方干建设,当过湖北大冶地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还做过湖北省省长。 在湖北工作那几年,他推工业、抓农业,为新中国站稳脚跟出了不少力。尤其是工业这一块,他盯着大冶的矿产开发,硬是把当地的经济盘活了。农业上也没落下,搞水利、修农田,帮老百姓过上好日子。1973年,他因病在北京去世,才58岁。虽然人走了,但他的故事留了下来,尤其是1940年那次侦查,成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一段历史。 张体学这辈子挺不容易,从小苦出身,靠自己闯出一条路。他不是那种天生就厉害的人物,没啥背景,也没读多少书,但就是凭着一股子劲儿,从炸油条的小伙子干到团长,再到省长。1940年那次侦查,他差点没命,却靠着老农的机智活下来,这事儿听着玄乎,却特别接地气。那时候的军民关系就这样,部队打仗靠老百姓,老百姓也信部队,彼此搭把手,才能扛过难关。 再说那老农,一脚踹下去,既救了人,又没露馅,这种急中生智的本事,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这不光是张体学一个人的运气,也是那个年代大家拧成一股绳的结果。抗战苦,日子难,可就是有这种互相帮衬,才打赢了仗。张体学后来的升迁和贡献,也离不开他在抗战中攒下的经验和人脉,说白了,他是踩着那段苦日子一步步爬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他干地方建设,也没忘了抗战那会儿的初心,把战场上的拼劲儿用到了发展上。湖北能有后来的工业农业基础,跟他那几年的努力分不开。他去世的时候才58岁,挺可惜的,但这58年活得值,没白干。尤其是那次被老农踹进水田的事儿,成了他人生里最惊险也最暖心的一笔。
1940年,身为鄂东独立团团长的张体学只身一人侦查,被日军发现后下令追捕,就在生
落叶随风呀
2025-04-16 16:05: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