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70年代,中国从日本进口了大量化肥,人们发现这些装化肥的袋子是用尼龙材料制成,虽然印有“尿素”“净重”等字样,却百姓们却依旧可以将其染成黑色或者蓝色,用来做成裤子。 (信息来源:华商韬略2022.6.21又一基础产业警钟敲响,中国不能高枕无忧) 你可能觉得难以置信,一条普通的裤子竟然承载着一个时代的集体回忆,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岁月,化肥袋子曾经是人们眼中非常受欢迎的“潮流单品”,它亲历了中国从贫困到富裕的转变,反映出中国石油工业的进步和人们穿衣方式的演变,这段历史究竟讲述了什么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正经历物资短缺,布匹尤其珍贵,必须凭布票购买,每年发放的布票数量很少,远远不够大家做衣服,为了多产粮食,国家从日本进口大量尿素化肥,这些化肥的包装袋,是用非常结实耐用的尼龙布做的,在当时可是难得的好东西,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人们发挥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利用这些尼龙布。 那时候,用完的尿素袋大家舍不得扔,仔细地收集起来,心灵手巧的人们把袋子洗干净,裁成布料的样子,再一针一线地缝制成衣服裤子,这种用化肥袋做成的“尿素裤”,非常轻便结实,穿起来又凉快又透气,所以在农村地区很快就流行起来,成了那个年代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只是因为当时的染色技术不太好,“尿素”、“日本”这些字样常常还在上面,看起来有点好笑。 更夸张的是,当时“尿素裤”变成了稀罕物,好像只有村干部才能优先穿上,这让老百姓心里很不舒服,因此还编出了段子来讽刺,村里大大小小的干部,都穿着挺括的尿素裤,裤子前面的料子是日本产的,后面的料子是尿素袋做的。 不过,只穿“尿素裤”肯定解决不了大家的穿衣难题,传统的棉花产量不高,远远不够全国人民穿,后来,石油工业发展起来,给大家带来了穿衣的新希望,科学家发现,用石油提炼出的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用来纺纱织布,一种叫做“的确良”的新型布料就诞生了。 “的确良”面料制成的衣物,因为它很轻巧,容易做出各种款式,而且洗后干得很快,所以一下子就流行起来,变成了那个年代的潮流风向标,“的确良”白衬衫尤其受欢迎,人们觉得穿上它显得干净利落、精神焕发,如果能有这样一件衣服,穿在身上会感觉特别有自信,走在路上都神气十足。 “的确良”这种面料的主要成分芳烃,是从石油里提炼出来的,生产“的确良”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先用石油制造出聚酯切片,再把切片抽成丝,然后把丝纺织成布,最后才能做成衣服,可以说,石油工业贯穿了“的确良”生产的全过程,“的确良”的流行,代表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从以前的物资短缺,慢慢变得好起来,这和过去流行的“尿素裤”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早期石油产量不高,主要靠新疆独山子和陕西延长这样的小油田供应,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发现了克拉玛依和四川等油气田,但产量仍然不足以满足国家需求,直到20世纪60年代,大庆、胜利、大港等大型油田被发现,这才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0年代,中国化纤一二期工程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每年可以生产五十万吨化纤及原材料,基本解决了中国人穿衣的问题,“尿素裤”换成了更加舒适的“的确良”,如今更是各种各样的服装应有尽有,中国人的衣柜彻底变了个样,商场里,传统中式服装、现代西装、休闲运动服饰琳琅满目,高级定制服装、国际知名品牌也随处可见,这得益于中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 曾经的“尿素裤”到后来的“的确良”,这条裤子的变迁,象征着生活物资从匮乏走向丰盈,它不仅仅是一件衣物,更连接了几代人的共同回忆,也见证着国家从站稳脚跟、生活改善到日益强盛的奋斗之路。
[太阳]70年代,中国从日本进口了大量化肥,人们发现这些装化肥的袋子是用尼龙材料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4-16 16:30:49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