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阿拉法特失去了埃及支持,走投无路的他带着4000多士兵和40万巴勒斯

泡泡爱吃泡芙啦 2025-04-16 18:17:03

1967年,阿拉法特失去了埃及支持,走投无路的他带着4000多士兵和40万巴勒斯坦难民投奔约旦。 1967年的六日战争,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彻底改变了中东的政治版图,以色列以闪电般的速度,在短短六天内就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军队击溃,占领了西奈半岛、加沙地带、西岸地区等战略要地,控制区域扩大了整整三倍。 这场战争的结果,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不仅失去了重要盟友埃及的支持,更面临着数十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的人道主义危机,在这种危急时刻,阿拉法特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带领4000多名武装人员和40万难民,向约旦寻求庇护。 为什么选择约旦?这是个颇具战略眼光的选择,约旦河谷地区山地与峡谷交错的地形,为游击战提供了天然的掩护,与巴勒斯坦西岸接壤的地理位置,则为未来的军事行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更重要的是约旦本土已有大量巴勒斯坦难民,这为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然而,阿拉法特的野心远不止于寻求庇护,他开始在约旦难民营中建立起一个"影子政府",设立军事训练营、组建武装部队、建立司法系统,甚至开始分发武器,约旦北部实际上变成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临时首都",形成了一个"国中之国"的特殊局面。 1968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行动开始升级,他们不仅利用约旦领土对以色列发动游击战,更采取了一系列激进行动,最引人注目的是从1968年开始的劫机行动,到1970年更是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劫机五连发"事件,这些行动虽然提高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国际知名度,却给约旦带来了巨大的外交压力。 约旦国王侯赛因最初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态度,但随着局势发展,他越发感到不安,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行动不断招致以色列的报复性打击,约旦军队不得不卷入冲突损失惨重,更令人担忧的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约旦的影响力日益壮大,开始威胁到王室的统治基础。 转折点出现在1971年,约旦总理塔尔遇刺身亡,凶手竟来自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内部,这一事件彻底激怒了侯赛因国王,随即爆发了震惊中东的"黑色九月"行动,约旦王室军队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发动了全面清剿,动用装甲部队和重炮对难民营展开围攻。 在这场生死存亡的战斗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试图寻求外部支援,叙利亚派出200多辆坦克支援,但在以色列战机的威慑下仓促撤退,失去外援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最终在约旦军队的猛烈攻势下溃败,数千名武装人员丧生,阿拉法特不得不带领残部逃往黎巴嫩。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参考资料:朱志勇.《巴以冲突简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

1 阅读:59

猜你喜欢

泡泡爱吃泡芙啦

泡泡爱吃泡芙啦

每天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